在开始动手写这个故事之前,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名字赋予我想描述的人物。不是花里胡哨的但要让人觉得色彩斑斓,而斑斓里闪烁着的光芒又不至于让人眼花缭乱。
卡在名字的第一步致使故事一直没办法顺利的展开,这也可以看作是我本身懒惰和犹豫不决的特点。想做的事太多,结果什么事都很难开头,并且坚持下去。
写了很多日记督促自己摒弃这一点毛病,可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顺从自己的内心是多么漂亮的一个借口,又是多么的轻松。然后轻松且漂亮的东西将被迫付出更多的代价。
不管怎么说,故事还得继续。我且称呼她为多莉吧。
我们的小多莉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格外的精力旺盛,得不到母亲足够的关爱更是导致她经常哇哇大哭。终于在某天的一个夜晚,母亲丢下小多莉,带走当时家里唯一值钱的一件家具走掉了。那是农村会时常用到的磨包谷的机器。多莉的母亲背上钢磨消失在了黑夜当中。
也许是母女之间本能的某种联系,小多莉刚在天未彻底明亮之际就滋哇的哭闹起来,两位老人左等右等也不见小多莉安静下来。奶奶披着外套来到小多莉和母亲的房门口,试探性地问了几句话,好说歹说,但始终无人搭理。只有小多莉哭得更厉害了。隔壁伯娘家也被吵醒了。
天亮之后,大家都知道了小多莉的母亲跑掉这件事。两位老人看着还未断奶的手舞足蹈的小多莉,在旁人的同情的诉苦当中,往日母亲粗暴提起小多莉的双脚发脾气的景象一次又一次的重现加重了老人的怜爱之心。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小多莉开始了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生活。那么,在重男轻女的年代,小多莉将迎来怎样的人生呢?
两位老人的身体还算健朗,每天地里都有忙不完的农活。小多莉成为他们的贴身保镖之后,屋顶上的青烟也升起得越来越早了。
在最初看不见母亲的几日里,小多莉不懂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在爷爷奶奶的臂弯睡着的小多莉眼角总是挂着泪滴,湿润的眼睫毛诉说着一个孩子不能言语的伤心。
两位老人对可爱又可怜的小多莉更加细心地呵护着,小多莉趴在奶奶的背篓里跟着上坡下地。累了困了就在背篓里睡着了。爷爷奶奶用两个背篓把小多莉保护着。这样一来,小多莉一半身子在爷爷的背篓里,另一半在奶奶的背篓里,就这样在炎热彻底覆盖地里的晌午之前躺在地里呼呼大睡起来。
爷爷奶奶把家里最好的吃的留给了小多莉,午觉刚睡醒,小多莉开始有动静了,她站起来搓一搓眼睛,用嗲嗲的声音说自己饿了。小多莉长成为一个可爱的小天使,不哭也不闹了。
地里冒出来的水又凉快又甘甜。奶奶洗净双手,轻轻地抚去小多莉额头上的汗珠。取出早就备好的,清晨用柴火在锅灶里闷熟的大白米饭,加上些许猪油和盐巴就成为美味佳肴了。奶奶就地取材折断两根小小的枝条给小多莉当筷子。在小多莉眼里,奶奶的双手好像会魔法,总会变成很多使她又惊又喜的东西来。光溜溜的筷子挑起的第一口米饭白花花的,闪着如太阳般金子的光亮。被这样喂大的小多莉的心暖洋洋的。
小多莉成了爷爷奶奶最好的陪伴,地里的庄稼都是她最好的朋友。更别提那些跟她一样活蹦乱跳的蚂蚱和四处飞舞的蜻蜓了。土豆开花了使她惊奇,玉米长出来的胡子也让小多莉格外高兴。还有咕噜咕噜又噗通噗通往外直冒的山泉水又冰又甜,蝴蝶也在花丛里飞舞,小多莉周围的世界多么的美妙阿。
很快的,小多莉就长大了。能跑能跳,还总是蹦得很高。她也能背上她的专属小背篓帮爷爷奶奶干活了,有时帮忙背一颗土豆,或者一个刚长成的绿油油的南瓜,又或者背着空背篓,拿着属于她的小铲子,学着爷爷奶奶的模样在地里忙活起来。小多莉的欢快的笑声挂在弯弯的芦苇尖儿上,接着又飞上高高的喜树枝头。
再过几年,小多莉跟堂姐姐一样背起书包上学去了,这一年,我们的小多莉已经是个四岁的小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