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清华觉得自己是学渣,至少我自己一直觉得我是。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的感觉,学习成绩可能不是最差的,就是感觉自己很渣,真的。
我还记得大一刚来的时候,第一学期力学考完试,整个人都不好了,觉得大学生活怎么是这样的。
大学里,这种被碾压的次数太多了。偶尔鼓起勇气找班里大牛问一道怎么都做不出的题,大牛实事求是地说:这道题我觉得比较简单,就没做,你看看讲义吧。问题在于,人家不是装逼,也不是藏着掖着,是真的觉得太简单了。
清华让人产生学渣感,一个原因是牛人太多,一个原因是考上清华的从小到大都是学习还不错的,一般没遇到过这种待遇。
学渣说到底是一种心情。放在今天,用时髦一点的话,甚至可以说是情怀了。
就是那种,觉得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有效果的感觉,而别人飘在天上的感觉。
一般情况下,人遇到这种时候就开始思考人生了。当正常的努力无法收到正常的效果,人就开始思考意义了。思考的结果就是内心各种崩溃。
人总是需要有一些东西作为支柱的。人给自己描绘出的自我图像需要不断有证据支撑,愿景也需要论证其可行性再实施。
越是寻求支柱,就越希望证明自己。这个方向不行,就换另一个方向。总是得有某一个方向让自己觉得:OK,往这边走我就不渣了,就牛起来了⋯⋯
人一旦做每件小事都是为了证明自己,那就什么都无法做成了。于是更崩溃。
大学四年我都很纠结。纠结于这些拧巴的事,有关于梦想和自我评价的事。
当理想过高,缺乏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人的思维方式会开始出现偏差。我的思维偏差是无法踏实努力,而纠结于自己是不是有天赋,是不是注定一事无成。
对于处于这种自我困境中的人,对他说“你很棒”无济于事,因为他不相信廉价恭维;对他说“放弃也好,想开点”更无济于事,因为那样他会加重自我贬低。
实际上,当人进入内外交困的气馁状态,唯一的拯救路径不是无限制思索,而是行动,是某种一小步一小步让自己可以动起来的事。不管方向是不是最佳的,不管结局如何,只要有一点一点的改善,就是心里重要的能量来源。
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刚好10年了。写作让我暂时离开现实世界,给我可能性,住在另一个世界里。
一个刚刚认识的朋友(深圳大学研究生,一个标准大帅哥,名字也很帅⋯⋯邱帅)和我说:身处离金钱最近、物欲横流的金融行业,还能时常静下心来读读书写写字,心里必有一片清静之地,内圣而外王,这也是我以后想达到的一种人生状态。
其实我不是刻意写出来什么经典名篇,传世大作,只是把生活经历中的想象用文字记录下来,它是我的饮食、我的空气,我离不开它,但我无法把吃饭呼吸作为职业。
我只是会一直记得写作对我的意义。它是我的日子里养成的习惯。我会一直写下去,在尘世间大地上的辛苦劳作中,写那些易逝的只言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