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彷徨》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阅读时间:假期
得了闲暇,便有了时间细细的品读起来《彷徨》这本书来了。虽说是“品读”,但也不见得深切,只是胡诌罢了。毕竟不是专家学者。这种草根文学鉴赏,仅供参阅吧。
至于我为何选择这本书,一来它向来为人所看重,二则屋里着实只有它还算读过。其他的书,有些竟看不懂,有些则过于粗陋,还有些正在细读。仔细想来,只好是它了吧。
当然,单单这本书,我也不能讲完的。就草草的选其中几篇来讲罢。
一 祝福
开篇便是《祝福》。这也是下学期要学的。在这就仅叙私情。
鲁镇的新年,自然是热闹得很的。在作品中自然介绍了不少。这是不消说的。就直接说说祥林嫂罢。她先是为人所同情的。
她先是死了当家人,去做了女仆。后又强嫁到贺家的。日子还算滋润。偏丈夫伤寒死了,儿子又为狼叼去。她真真是没了牵挂了,又投到老主人家。却不似以前勤恳了。不久后,人们常听她摆她的故事,也便取兴儿,也可怜她一回。时间久了,人也烦了,便不理她。主人家也烦她,认她晦气,打发她走了。
是的,鲁镇的新年是有祝福的。但不属于祥林嫂。当鞭炮响起,幸福来临时,祥林嫂已去了。
这岂不是悲剧么?祥林嫂,岂不是这场悲剧的受害者么?她曾有的幸福,看似为天灾所夺走了,又怎能说绝非人祸?倘或人们能宽容她,倘或她未曾为人掳去,倘或她生在富贵人家,又倘或她不是一个女人……
当然,这是没有倘或的世界的。祥林嫂,作为广大的劳苦人民的一角,她的一生岂不是一个缩影吗?封建,是造成这一切苦难的根源。妇女的地位低下,三寸金莲,孰知其痛?出嫁了的女人,唯一的依靠便是自己的丈夫。倘若丈夫死了,只好卖身为奴,或回娘家(这当然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无论怎样,舆论,总是最能杀人的利器。
当公众的乐趣投到这上面时,便会悉心倾听其苦诉。等到厌烦了,便趋之若鹜,甚而视之不见。当一个人被动走出公众的视线,为公众所唾弃时,自然没了活的欲望。再则丈夫子女已逝,便失去了精神依靠。当身体与精神两相崩溃时,祥林嫂,就是这样死的。
鲁镇的新年如期而至。其他地方何尝不是。祝福也如期而来。但在那样的时代,这种祝福是属于穿金戴银的拥有地位的人的。像祥林嫂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了。
然而还有许多似祥林嫂这样的人。但他们还在醉醺醺地过着所谓的“新年”呢。
二 幸福的家庭
富二代的生活,我自然是享受不到的。许多人也是罢。正因如此,不少人幻想着自己是富二代,甚而富三代,或是富一代。我不能说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理。无论是怎样的富有,或是怎样的贫穷。究根结底,最终的目标无非是拥有一个幸福得家庭,快乐的人生。都想拥有健康长寿以及内心的平静。
纵观四野,古今多少帝王将相,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千秋功业,万代江山,孰不是毁于朝夕。纵然金银为灰土,万千珍奇尽藏于一室之内,可谁家没有本难念的经?是的,谁不爱金银,谁没有雄韬伟略,谁会安于现状?这正是人的通病。一个个人重复地走着同一个怪圈。那么,如此说来,天下之人都是一样的,又有何差别之分呢?
“幸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这句话,已被重复了千遍万遍,道理也都懂。但这怪圈终究走不出去,好似一个魔咒一般。历史上还是有人走了出去,但毕竟是少数。
每当一个人有了家庭,有了子女,幸福也如期而至。尽管他仍旧在怪圈中,尽管他一辈子也无法走出去,但每当他见到阳光,见到最朴实、最贴近生活而又最不平凡的场景时,他便是最幸福的人。无论贵贱。无论春秋。
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他并不是先知,他只是在刻画这一怪圈罢了。
三 长明灯
灯,神灯,总是燃着的。它就像一个恐怖的魔咒一般,燃在人们的心中。长明灯,只不过是它的真身罢了。
幽暗燃着的长明灯,庙里关着一个人,那个想放火烧庙的人,想吹熄长明灯的人。
神灯怎可吹熄?村民自然不干。当然,不干的还有一系列的迷信。
于是众人为“长明灯”折腰,为长明灯所奴役。
说到火,我不免想起了《野火集》。现在,这股野火在四地燃烧。它想烧掉了政府的独裁,来得到民主的舍利。同样是火,长明灯的火是帝王点燃的。而野火则是由人民的怒气点燃的。
现在,长明灯已经熄灭了。与之同时熄灭的是封建统治的气焰。那么,未来的火,现在的火,过去的火,不管它是怎样的明亮,或是怎样的炽热,它将一层层烧掉历史的冗杂的面纱,留给人们的细细的解读。
四 后记
无论是祥林嫂,或是那个写文章的小说家,还是想烧掉长明灯的人,都是在彷徨着的。为生活,为命运,为社会,为自己。但是,彷徨岂可轻言?看见现在的人们疯狂的将“彷徨”这个词用烂了的时候,反而觉着真的“彷徨”了。没有真正的理解,自然也没有真心的彻悟了。
历史的云烟,往往经不起阳光的直射。否则,彩虹就会出来了。艺术家们也就会索味了。毕竟,艺术就是一团团浓雾罢。
所以,我终归说不出那种味道来。
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