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陕南》(8)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里是北方人眼中的南方,南方人眼中的北方。

文/不争先生

上一章 南方有嘉木

陕南的农家大多是养蚕的。

小学时记忆最深的是曾学过一首张俞所作的名为《蚕妇》的诗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那时读起这首诗朗朗上口,也不解其意,只知道家里养着蚕,放学后回到家中读给母亲听,还向母亲说了一些老师对诗句意思的解释。母亲也感叹到:“我养了这么多年蚕,也没穿过丝绸啊。”我嘟囔着小嘴对母亲说:“妈,我长大给你买。”母亲摸着我的头笑了。

母亲给我讲过外婆养蚕的故事。母亲说那时候是在生产队,吃大锅饭,桑树很少,也不允许私人家里养蚕。春季时,外婆便把自己培育的蚕种拿出来,在家里自己养少许的蚕,桑叶是在田野里寻找的,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育,蚕最终结成茧。外婆自己取丝,将这些丝作为针线活使用。

我记得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养蚕,养蚕是每家每年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由于陕南多山或丘陵,在梯田型的土地旁边,都会种上桑树和茶树,土地既长了庄稼,又可以种上桑树养蚕,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一举两得之事。在曾经养蚕高峰期的几年里,多数人家都纷纷减少庄稼的种植,普遍在土地种上桑树,养更多的蚕,养蚕比种庄稼的收入要高的多。

但做任何事都是有风险的,包括养蚕在内。蚕是很柔弱的,最害怕的当然是中毒,在采摘桑叶时,都必定会很是小心。农家一般采摘桑叶最容易出现中毒的是菜园子旁边,因为种菜一般都会喷洒一些农药,在采摘桑叶时要么粗心大意,要么忽略了打过农药这一回事,就会导致蚕出现大面积中毒的情况。

陕南地区是多雨的,蚕也怕吃雨水过后的桑叶,容易导致“僵蚕,”得不偿失,因此主人家通常会把桑叶晾干,如果雨水延续的天数实在太长,主人还会将桑叶一一擦拭,这就要费很大的气力了。为了保障蚕室内有适宜的温度或不至于温度过低,主人家会想办法加温,一般会使用木炭火,这对养蚕人的经验要求很高,温度必须保持一定,温度过高,蚕最终会身体发亮,不会结茧。

每一家养蚕人都是小心翼翼的,每年三季度的养蚕收入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收入的重要一部分,或交农业税,或者供孩子上学,这也关乎一家的喜怒哀乐。

直到最终将蚕茧装进口袋去收购站出卖时,主人家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但内心又是紧张的,会提前打听收购站的人是谁,收购的怎么样,怕收购人员说自己的蚕茧不好,也担心出现缺斤少两的情况。主人家在出卖蚕茧时都会争论半天,力求最好的结果。

卖完蚕茧后主人家将自家的斤数暗暗记在心里,回到家后会打听邻居卖了多少斤,嘴上不说,但心里会进行对比,高了内心会很是兴奋,低了就会产生羡慕的眼光。当然斤数最高的就像班级里考试得了冠军,相继成为养蚕着的权威,各家都会来看看,在闲谝中了解学习别人的养蚕经验。主人家会将自家与别人家进行对比,找出不足之处,在冬季进行改进,以求来年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我的脑海中还残留着母亲养蚕的过程:

在开始养春蚕之前,母亲会将所有的蚕框拿到院子里,先用凉水将蚕框清洗一遍,然后再用喷雾剂喷上消毒剂,在阳光下晒干,最后储存在蚕室内。

在春季来临后,会在村民小组长处交上一张大约三十元的蚕种钱。过上一段时间,蚕种就到了,桑叶也长得有巴掌那么大。

取回蚕种后母亲会放在比较温暖的地方,几天后,将蚕种在卫生纸上摊开,在灯光的照耀下,蚁蚕渐渐破卵而出。蚁蚕的体积很小,身体是黝黑色的,母亲会采摘取柔嫩的桑叶,同时用剪刀将桑叶剪成细丝,以便蚁蚕进食。

待蚁蚕稍微长大一点,母亲便不再将桑叶剪开,但还是以嫩叶为主,为了方便蚕宝宝进食。这个阶段蚕宝宝的身上略带一些白色。

蚕宝宝进食比较猛,长得快,胃口就好了,容易到褪皮时间。那时,蚕宝宝是不怎么动,然后开始褪皮的过程。

褪皮在第四次之后,蚕宝宝身体已经比较透明,母亲会称它为“亮了,”这时蚕会进入吐死状态。经过五日左右后,母亲便张罗着收蚕茧了。

回想起这个过程,也想起了远在家乡的母亲。

陕南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位于古都长安的南边,长安又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陕南自然与丝绸之路有莫大的关系。

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便出生于陕南的城固县。

古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当年长安周边的泾渭汉流域种桑养蚕随处可见。自宋朝开始,棉花的引进使阡陌上桑园被砍伐而广播棉田。

  陕南种桑养蚕历史悠久,也曾遭遇蚕桑中断历史。随着国家“东桑西移”的产业调整,陕南各县鼓励扶持蚕桑产业上规模,石泉县出现不少种桑养蚕的强村大户,蚕桑文化在秦岭重新兴起。

  1984年12月该县子午古道上的谭家湾村民谭福全淘金时,发现一枚鎏金蚕,其制作精良,造型逼真,经专家鉴定为汉代文物,这在全国属首次发现,且仅此一条,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鎏金蚕的发现,有力证明了石泉县以及汉水流域种桑养蚕的历史渊源。

  经考证,位于石泉县的子午古道汉唐时期经过多次修整,属于当时的“国道”,汉水流域的蚕丝、茶叶通过它两天时间便可运往长安。因此,子午古道是秦岭大山中的丝绸之路。

  石泉自古就有“开蚕门”、“关蚕门”的风俗习惯,现在仍流传“男采桑,女养蚕,二十八天见现钱”、“东赚钱,西赚钱,不如山沟栽桑园”等谚语。

  石泉县县志中记载,当地种桑养蚕一直持续到宋代,棉花经过丝路引进到中国后,在石泉也得到大面积的种植,桑园大量被砍伐变成棉田。清代时期,官府也曾扶持过蚕桑业,并编有《蚕桑须知序》传授蚕桑养殖技术。

养蚕,在陕南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981年童年的我,已经满10岁了。读小学三年级,幼小的我很勤快。喜欢跟着妈妈在后面屁颠屁颠的。在生产队还没有分下...
    吉英子阅读 1,946评论 0 1
  • 静静的秋夜,一弯上弦月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头,把那淡淡的光与疏朗的影洒投在大地上。 独自一人,穿行在江南小镇的幽幽的弄...
    水乡醉客阅读 569评论 12 11
  • 记忆深处,乡人极重蚕桑。蚕桑,蚕桑,种桑养蚕。要养好蚕,须先种好桑。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双林镇周围是一个庞大的桑...
    水乡醉客阅读 726评论 4 9
  • 冬的原野,整片整片的桑树林都退尽了绿色,光秃秃的枝条,根根向上挺立着,在寒风中抖擞着,似乎在宣示着它们顽...
    水乡醉客阅读 429评论 3 11
  • iOS应用架构谈 view层的组织和调用方案 iOS应用架构谈 网络层设计方案 iOS应用架构谈 动态部署方案 i...
    HeartPower阅读 21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