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
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让-雅克·卢梭
这是屠夫的第 530 篇原创,全文 3300 字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晚上好。
最近,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引起了我注意。
一是乐视实施「四天半工作制」。
欠债无数、老板跑路的乐视,不但活得好好的,还在裁员潮中开始四天半工作制。
二是引起热议的“禁书”《毫无意义的工作》。*
书名是「Bullshit Jobs」,讲的是那些毫无意义、又不得不假装很忙的狗屁工作。
一个戳中打工人的嗨点,一个戳中打工人的痛点,真是太有趣了。
有没有那么些瞬间,你觉得工作毫无意义?
有没有那么些同事,明明很闲,却装作很忙?
有没有那么些领导,成天向上汇报、向下画饼,实际什么都不干?
如果你遇过上面的情况,很正常,因为 ——
当今社会,40%的工作都毫无意义。
* 屠夫注:这本书目前在微信读书里有,但搜索不到,我是以特殊方式获取到的
你在从事狗屁工作吗?
科技进步,效率提升,过去8小时的工作现在只要4小时完成。
按理来说,“每周工作4天”早就可以实现 ——
然而并没有,如今我们看到的是,成千上万的人每天在假装忙碌。
在表格中敲入有的没的内容,
在会议上展示不知所云的PPT,
在周报里堆砌“不明觉厉”的名词……
任何工作都避免不了缺乏价值感的“狗屁内容”,但如果你的工作50~80%都是狗屁内容,就相当恶心了。
《毫无意义的工作》里提到一段经历 ——
作者在英国一所名校任教期间,某天办公室的书架塌了,但木工暂时没时间修理。
于是,学校安排了一名全职行政人员,其工作就是每天打电话催木工。
其他人问起书架时,这位“老师”负责道歉,并解释为什么还没修好。
作者很纳闷:
为什么不干脆取消这个岗位,
用省下来的钱多请一位木工?
这种奇怪的行政岗位,就是典型的“狗屁工作”。
狗屁工作的数量超乎你的想象,但是类型就那么5种,各位不妨看看 ——
你的工作,在其中吗?
* 屠夫注:不是说这些工作完全没有价值,只是这些工作的「无意义」部分远大于「有意义」,就算取消了,也可以由其他岗位接替其有价值的工作内容;另外,原书这段不接地气,屠夫做了一些调整
“像极了PUA”
狗屁工作是毫无意义、却能领工资的职业。
连从事狗屁工作的人都找不出这种工作的存在理由,但看在薪水份上,又不得不假装这份工作的存在是合理的。
我们谴责狗屁工作,但不谴责狗屁工作者,因为他们也是受害人。
首先,毫无意义的工作剥夺了「自主感」。
人之所以觉得自己是自主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对世界、对他人产生影响。
一旦被剥夺这种感觉,人类就什么都不是了。
但是,狗屁工作往往是没有实质性影响的工作,甚至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只是依附于他人工作而存在。
比如“奴才”:个人助理一定有对应的高管要“伺候”,但不是每个高管都需要助理。
又比如“小工头”:一个中层管理岗肯定有对应的团队需要“管理”,但是团队不一定需要设置中层管理岗,重要小组往往直接向高管乃至CEO汇报。
或许你见过许多趾高气扬的助理,以及志得意满的中层。但如果你跟他们混熟了,多少会听他们抱怨过:
这份工作,毫无价值。
其次,毫无意义的工作带来了「落差感」。
“面试造火箭,上班拧螺丝”是大部分狗屁工作的真实写照。
接offer的时候,你以为是因为自己有价值才得到这个职位,结果发现完全不是这样。
但是来都来了,你不得不配合表演,假装自己是有用的,假装这个岗位是有价值的。
先让你产生自己有用的错觉,然后又让你被事实全盘否定,这种经历不但伤害你的自尊,还会直接动摇你的自我意识。
这种“先扬后抑”的手法像什么呢?
像极了PUA。
最后,毫无意义的工作充斥着「虚伪感」。
明知是毫无意义的工作,狗屁工作者却不得不表现出“这份工作很重要”。
或假装忙碌,或拉高音调,总之一定要表现得底气十足。
这是说服他人,也是说服自己 —— 至少看在工资份上。
剥夺了自主感,带来了落差感,充斥着虚伪感……
狗屁工作,强奸了一个人的灵魂。
内卷:恶心自己,恶心别人
上学那会,很多同学表面说“不复习”,回到家才偷偷用功。
现在想来,那是一种“反内卷” :努力都要悄悄的,生怕别人知道。
职场的“内卷”正好反过来:努力都是大张旗鼓的,生怕别人不知道。
朋友圈晒加班,半夜发消息,周报写千字文……
渐渐地,周围人的工作也变得“狗屁”起来。
最初的内卷,屠夫敢说,一定始于狗屁工作者。
前面提到,狗屁工作者需要假装自己有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假装很忙”。
大家反感“卷王”,不是反感「忙碌的人」,而是反感「假装忙碌的人」。
反感他们虚情假意,更反感他们滓秽太清 ——
他们来了以后,大家不再比拼“工作效率”,而是比拼“工作时长”。
5小时的活,以前干完准点下班,现在成了:
早上慢悠悠地到公司,喝杯咖啡开个早会,转眼就该吃午饭了;
下午排满各种会议,加上下午茶,再唠唠嗑,很快又到了饭点;
晚上8点开始工作,时不时在工作群发消息,做实“在场证明”;
干到凌晨1点,下班前不忘发个朋友圈,拍下空空如也的办公室
—— 又只剩我一个了,真是充实的一天呢。
为什么学校“反内卷”,职场却容易“内卷”呢?
这和评价体系有关。
考试分数是清晰、易量化的,老师不会因为你多复习了几个小时,就给你额外加分;
工作结果是模糊、难量化的,“苦劳”虽然无法替代“功劳”,却可以影响上级的评价。
而且,越无能的上级领导,越是歌颂加班、鼓励内卷。
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衡量下属的工作结果,只好拿工作过程来说事,比如“工作时长”和“工作状态”。
“内卷”的两大特质 —— 工时长和打鸡血 —— 恰恰投其所好。
“内卷”这件事吧 ——
被卷的,就像吃别人的呕吐物还要情绪稳定;
卷人的,就像吃自己的呕吐物还要津津有味;
—— 两边都觉得恶心,观众看了也想吐。
谁在制造“狗屁工作”?
干着狗屁工作的人,假装很忙,其实很难受;
狗屁工作者的同事,因为内卷,也跟着难受;
那么 ——
人人恶心的狗屁工作,到底是怎么来的?
告诉大家一个事实:
在任何一个组织里,「扩大权力」是多数领导者的天然倾向。
除了少数不想做管理、被强行提拔上来的人,任何一个部门或团队的上级领导,在潜意识里都希望扩大自己的权力。
扩大权力的手段主要有3种:集权,吞并,以及扩编。
3种方式,哪种最容易?
“集权”涉及组织改动,“吞并”要看业务实际。
唯有“扩编”,最容易找到理由:
忙成这样了,赶紧招人啊!
有管理岗求职经历的人,都被问过这个问题:
你带的团队有多少人?
如果你参加过内部晋升答辩,也一定回答过这个问题,因为 ——
“团队规模”是一个简单、可量化的指标,人数多寡显示了管理复杂度,侧面反映管理能力。
无论将来是内部晋升还是外部求职,“团队人数多”都是一个有利因素。
甚至,如果裁员,人数多的部门也很少被整个端掉。只要不是整个端掉,团队领导自己的饭碗就能保住了。
所以啊,领导拥有扩编倾向,不是因为坏,而是因为这样做最符合ta的根本利益。
理解了领导者的扩编倾向,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狗屁工作了。
沉迷权力的人试图“集权”:他们追求大权独揽的快感,也不排斥通过扩编放大影响力。
积极向上的人优先“吞并”:先争取更多的活,活多了、人不够用了,自然而然再加人。
不思进取的人只会“扩编”:人数多了显得我重要,至于下属工作有没有意义,无所谓。
这世上,前两种人加起来的都没有最后一种多。
领导也不例外。
* 屠夫注:本节是屠夫的原创观点,结合了《君主论》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知识,《毫无意义的工作》无此内容,敬请知悉。
写在最后
狗屁工作,不是一句宣泄,而是一个现实。
许多人为了工资假装忙碌,其实饱受煎熬。
这种煎熬还会通过“内卷”扩散给其他人,大家一起难受。
希望你足够幸运,永远不要遇到这种工作。
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大致就这些,最后再聊聊《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
其实这本书的缺点很明显,讲述太啰嗦,有价值的内容太少,屠夫不建议阅读原书。
学术型作者写书都有这个毛病:生怕别人抬杠,每写一句话都要补充一大堆前提条件,读起来太累了。
屠夫写的几千字,虽不如学术论文严谨,但不妨碍你通晓其要义,读起来还轻松。
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正是此意。
今天的内容灵感源自大卫·格雷伯的《毫无意义的工作》,感谢读完。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希望你点下【赞】让更多人看到,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