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老先生这篇文章,体会到老先生的良苦用心。在他所生活的年代,由于国家相对落后,经常受到列强的欺辱,而一些所谓的“文化人”还在学校里耍原来那套猴子戏,根本救不了人民,解决不了国家面临的问题,所以倡导大家去做一名“生活教育者”,从切实的行动开始,在行动中出真知,做真教育。所以我读完此文,感触最深的是对于老先生的办教育的理念,具体可为以下几点:
1、好的环境才能有好的教育
就今天的教育来讲,许多人表面上看似重视教育,实则虚有其表。比如某个家长,在孩子入学时和老师推心置腹:‘’请如何如何的严加管教我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学校哪里做的不好或者不听话,我们及时做好沟通,我一定和学校配合好。‘’回到家之后,则会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孩子放学回家不管不问,自己动不动抱着手机玩半天,或者经常喝酒半夜回家,完全不能真正的去陪伴孩子,请问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之下,孩子如何能健康成长。我要说的是完整的教育不是把孩子送进校门,就可以不管不问了,不是孩子学习不好就完全是因为学校没关好、老师没教好,因为社会才是那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学校教育仅仅是社会这所学校的一个部分。在好的生活下才有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前进的生活下才有前进的教育,后退的生活就是后退的教育。
2、让教育与生活无限贴近
我们是老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和学生交流的过程,怎样和孩子们交流才是真正自由而高效的呢?我认为我们要经常和学生换位思考,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我记得我曾经上过一节一年级数学课,课题是“8的加减法”,创设了一个情景是1位小朋友邀请8位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家里面有桃子和苹果,如果给每一位客人分一个水果,总共要分几个水果呢?我本来设计这个活动的意图是让学生自由分配,可以从桃子和苹果中任意选择数目组合,但是总数肯定是“8”,以此来练习8的加法。但是一个孩子提出的想法是:分4个桃子和5个苹果,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孩子没听清要求,刚想否定他,但是他却说:“我觉得不光8个客人要吃水果,小主人小红也要吃一个水果,所以8个水果不够,应该分9个水果。”听到她的回答,我内心又惊喜又惭愧,惊喜的是这个孩子思维缜密,看问题不拘一格,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惭愧的是作为他的老师,我的思路没有这个孩子开阔,还想否定他的想法。所以我顺势和学生学习了9的加法,而且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教育就是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师幸福的教,学生开心的学。
3、让真教育惠及每一个人
在学校里,每个班都有老师们所谓的“后进生”,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们很头疼,他们大部分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由于习惯不好,导致课堂效率低,课外没兴趣,所以学习成绩落后。所以面对这部分孩子时,我们要做到家校共育、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首先,和家长认真沟通,家庭学校共同的先从他们的习惯入手,有了好习惯才能改变学业上的被动;第二,可能有的孩子单纯做好家校共育还是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请找一找他的真兴趣在哪里,记得原来我班的一个孩子对学习没兴趣,但是特别喜欢打球,那我就让他加入学校的篮球队,并表现非常出色,经常得到篮球队老师的表扬,我也会经常去看他打球,并且真心的鼓励他球打得好,那学习怎么就学不好呢?并告诉他要想做个出色的运动员,文化课也要达标才行,慢慢的他真的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就这样他的文化课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我把着这种方法取名“兴趣的转移”。所以用心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才算是“天下为公”。
结合老先生的意思,我觉得教育的新生就是向前开辟创造,就是“实践当中出真知”,在不同的时代,教育要想有新生具体的做法是不一样的,但是目的和初心是一样的,就是要跟去社会的需求去育人。教师要做到在做中教,才算是真教;学生能在做中学,才算是真学。如此做好,教师就是教真书,真教书,教书真;学生就是读真书,真读书,读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