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感觉与感情
在生活中有的人说话声音就好听,有的人说话的声音就不好听,就跟声带的松紧以及气息的多少有关系,这就是基本发声了原理。就是声带过紧,音色就不好听,如果声带太松,就没有高音,甚至还会出现漏气沙哑的声音。而这些声带的解决,就是要通过打开喉咙来解决,打开喉咙就是太高软腭,竖起咽壁,这样做首先可以解决音量的问题,什么是音量问题呢?如果我们在没有共鸣的状态下,只是通过用力大声喊来获得音量,这时候声带的力量就会很大,发出的声音,就会比较干燥,这就是为什么喊的声音不好听的原因。而如果这时候我们能够有共鸣,就可以用小一些的力量通过共鸣来放大声音,这就如同我们用麦克唱歌一样,因为音响会放大我们的声音,我们用麦克唱歌并不需要用很大的音量,这样声带就更容易放松一些。那声带放松之后,声音就一定会很好听。
比如流行歌手在演唱的时候,虽然我们听到了很大的声音,其实大部分流行歌手的实际音量会很小,那些越是音质音色非常好听的歌手,音量就越小,而音量都是通过音响放大的。可如果我们真的想学习一些演唱能力的话,肯定是要通过我们自身的共鸣腔体放大声音,来获得更大的音量,因为在专业训练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音量,音量代表的是我们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遇到一些这样的学生,假声很好,音量并不大,但是唱的很好听。我也会经常对她们讲:你们歌唱不仅仅是为了好听,关键是我们歌唱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歌唱的目的仅仅是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摆出一个姿势发声的话,那么你们现在唱的就很好了。如果你唱歌的目的是为了释放你内心的情绪和表达你内心情感的话,你就必须要放开胸襟,因为真正的音乐感受和表现,就必须要通过身体的力量打通声音并释放出来,并通过与歌曲的融入状态获得感受的。而你们现在这种歌唱状态,只能表达你们对歌曲的理解,而很难获得歌曲给予你们的感受。于是这也是我们歌唱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我们自身的性格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另一个是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获得歌曲给我们的感受。
从感觉的角度说,身体用力越小,肌肉越放松感觉越丰富,身体力量越大,肌肉越紧张,感觉往往只有一种:那就是难受。
在发声训练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只要想用力打开声音,只要力量用到一定程度就会感觉到身体难受,可如果我们忍受这种难受,坚持用力把声音打通,情绪会随着声音的打通而释放出来。当情绪释放状态的时候,身体的那种难受就转化成了释放的快乐。
比如说当我们很兴奋、很着急的去不远的地方做一件事情,也许过程中非常辛苦,可在兴奋急切的情绪推动下,我们就不会觉得这个过程有多么难受。这是因为在情绪的推动下,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我们就忽略在过程中个人的感受。如果我们没有非常强烈的愿望,这个过程就会觉得很辛苦、很难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忽略自身的感受,才可以用最短最快的速度掌握各种声音技巧和歌唱能力。
身体的感受是非常不准确的,如果我们凭借身体的感受来进行适应调整,不仅仅会造成训练过程中的混乱,同时我们所有的用力状态都会被感受阻碍,而当身体和精神没有力量的时候,声音就会出现几乎所有的问题。而且由于人的情绪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的,不同的情绪状态,不同的想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如果我们跟随着自己的感受进行声音调整,就会像眉头的苍蝇一样东撞西撞,使得声音训练毫无效果。
我们一定要分清在歌唱中感觉和感情的差异,感觉是我们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这个外界事物,不仅包括身体以外的部分也包括身体以内的部分,因为所有的感觉是通过我们的神经的感知能力获得的,而神经反应是不断变化的,周围的一些刺激包括我们自身的情绪变化,力量变化都会造成神经反应的变化,于是我们获得的感觉是非常不稳定的,甚至可以说所有的感觉只是通过对比才产生的,而不是一种稳定的标准化的信息,于是在歌唱的过程中,所有的感觉的部分都是要忽略的。
我们不可否认,在歌唱的过程中很多人就是依靠感觉来进行声音调整的。比如我们演唱某一种风格或情感的歌曲的时候,我们首先是通过听到歌曲的某种情绪情感,我们产生了相应的感觉,然后我们凭借这种感觉再调整自己的状态,获得了满意的歌唱效果。甚至可以说,所有没有进行过声乐学习的人,在演唱歌曲的时候都是凭借着这样的感觉方式在歌唱。于是我们分清歌唱的两种标准,一种标准是模仿状态的业余歌唱,另外一种标准是完全融入到歌曲的专业歌唱状态。
模仿状态是可以通过感觉来获得的,比如我们看到了一个面容丑陋的人,我们就会产生恐惧感,如果我们用这种恐惧的感,唱出的歌曲,就会带有恐惧的色彩,而对于感觉比较敏感的人,在倾听歌曲的时候,就能够明确的感知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风格,也就是性格,就可以自然而然的通过感觉和神经反应来模仿这种歌曲的风格。比如很多人喜欢唱的蒙古民歌,西藏民歌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抒发情感的。但是有一点,这种方式的歌唱,只是凭借着我们自身对歌曲的感受和判断,来调整我们的状态,这个如同我们在有意模仿一个人的形态一样,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哭泣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模仿的方式,第一种就是表面的神态和姿态一模一样,也要流眼泪也要去擦鼻涕,另一种就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历,有意的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来试图模仿痛苦哭泣的情绪感受。而在我们模仿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种模仿,都需要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解,只有情绪比较接近的时候,我们的模仿才会绘声绘色,而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呼吸和情绪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情绪的变化会引起呼吸的变化,反过来呼吸的变化也会引起情绪的变化。因此,很多声乐老师在训练学生表达歌曲感情的时候,往往是从呼吸开始进行训练,他们认为让歌曲充满感情的办法就是增加气息的控制,而实际上,在力量不变的情况下,气息量的加大,就是使声音变柔和了。
专业化的歌唱状态,是要充满感情的,融入到歌唱当中,而这种感情,并不是呼吸的状态,也不是感觉形成的情绪状态。作为歌唱者,我们努力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自己融入到歌曲的音乐当中,而形成这种融入状态的唯一办法就是用最大的力量去歌唱。所以自然声乐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会经常要求学生,首先确定发出准确声音所付出的身体力量,正常发力就会不跑调,发出一倍的力量就能唱出高音,发出两倍的力量就可以获得颤音,发出三倍的力量就可以获得共鸣,发出四倍的力量,歌声中就充满感情。
其实,要想获得充满感情的声音,我们发出两倍以上的力量,歌声中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充满感情了。
感情就是专注的力量。
无论是任何事物,我们越是关注,我们付出的越多,感情也就越深,感情跟我们的付出和投入是成正比的,无论是恋爱婚姻,还是生活歌唱都是如此。
以自然声乐教学法的角度,声乐学习全部还原到跟力量有关的训练当中,通过力量的控制来解决各种声音中的问题,通过力量的控制来提高音乐的表现力,而最终通过力量融入到音乐当中,而对于学生来说,力量训练是可以量化的,可以重复的训练方式,同时力量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控制学生的情绪状态,使学生的歌唱状态更加稳定。
第四节:专业训练和业余训练的差别
目前声乐老师所采用的声乐教学法,并不是一个针对业余学生学习的教学法,而是一个专业院校使用的声乐教学法,这个教学法针对的都是专业学习的学生,而不是业余的、完全没有歌唱天分的学生所学习的教学法。
对于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本身就符合了学习音乐的基本状态,性格感性,冲动,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这是学习声乐表演的基础,当然,也有一些性格理性的学生,因为各种特殊的原因,进入到专业的音乐院校。他们大多会非常不适合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也不会获得非常良好的学习成绩。
这是因为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方法,首先是根据专业学生的性格和状态制定出来的,这一点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由于专业学习的学生,大多性格都比较具有表现力,而他们性格中的缺点恰恰是音乐的细节和品质,这些学生天然都具有了,一定的表现力和释放能力。于是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表现力,甚至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高和演唱能力,专业教学更不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解决,他们的基础声音问题。就是专业教学的训练主体方向往往是声音的控制、音色品质和音乐的表现情感,而这些部分恰恰是精神力量控制的部分,于是专业教学往往是从假声开始进行训练,从声音的控制开始训练的。
对于业余学习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的性格都是理性化,偏内向,缺少情绪表现力的接受,他们首先缺少的是自信和支撑声音的力量,大部分学生都存在音高和呼吸的问题,但是有很多学生还存在跑调的问题。对于业余学生训练,是以真声的训练,通过身体的力量把声音释放出来为主要的训练目标。也就是先通过各种训练调节并提升学生的情绪表现力,当学生已经具有了自信和表现力之后,再通过假声训练来增加声音的品质以及音乐的情感。也就是说,业余训练和专业训练之间,最大的差别是需要在专业训练之前,增加一段声音和情绪释放的训练,当这个阶段完成后,再继续的训练就跟专业的训练是一致的。
另外当专业训练,集中训练精神力量的时候,我们切记,精神力量和肌肉力量的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也就是这两个力量的动作是相反的,于是在专业训练中,很多动作的要求都与业余训练的动作是相反的。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专业训练中经常会强调感觉,所有训练的动作,都只是一种动作的感觉,而不是实际的动作。比如呼吸力量的动作叫腹部扩张的感觉,而实际上,收腹用力的同时,如果需要增加这个动作的控制力,神经力量就是要起到腹部扩张的感觉,这样才可以保证腹部动作的自如和快速反应,而这种快速反应,在演唱断音、花腔的时候尤为重要。
自然声乐教学法,从表面上看跟常规的声乐教学方式完全不同,可实际上,自然声乐教学法,通过详细的理论研究,准确的解读了,声乐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步骤的真实目标,因此才会采用极其简单的训练方式,只要按照这些训练的方式进行学习,就可以快速的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如果按照教学的顺序进行训练,很多声乐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根本就不会发生。
声乐学习本身是一个漫长的学习,无论我们开发出多么先进的技术和训练手段,主要是提升初级阶段的学习进度,而详细的分析各种技术要求的内在含义,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项技术的训练目标,以及每一个声音问题产生的原因,只有有目的的去进行训练,才会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