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
书名:《爱心与教育》李镇西
一口气读完了李老师的两章手记内容,沉痛而幸福的心情交杂在一起!
沉痛是为年仅16岁的宁小燕自杀感到惋惜:这样一位品学兼有的花季少女,当自己美好的理想与丑恶的现实相碰撞,当自己高洁的品格与污浊的世风不可调和,当自己纯真的个性与浑浊的环境有了冲突。她选择做“真、善、美”的殉道者。同样是早逝的命运悲剧——杨守丰有着不一样的故事:花样年纪却被病魔折磨,家庭贫困,但她却依然选择乐观上进,抓住生命里的每一天读书学习。即使上天最终没有眷顾她,但她留给了后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读书的渴望与追求的思考。
这是80年代下的伤痛:作为教育者、家庭、社会的教育三方的力量,如果可以对宁小燕的心理及早干预和疏通,或许这场命运的悲剧可以免于发生;如果杨守丰生活在现代的年代,或许凭借现代的医疗技术和发达的通信条件,她的生命也可以得以延长。
……
但是时光的年轮从来不会因为这样的“如果”而倒流。所以能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对教育的思考,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而读完以后我又觉得很幸福!
李老师用文字让我感受到了这段故事,感受到了这两段短暂生命的历程。虽然他们的生命已停止,但是永远地被人们记住了。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时间永向前走着,但是文字可以让人驻足停留,让我们思考,润泽我们的心灵。这也让我树立了也要养成向李老师一样坚持用文字记录的习惯。
而通过这两段故事的叙述,李老师在最后,给每一位老师提出了一个思考:我要给孩子们的未来留下怎样的生命记忆?这值得我深思考!
教师是孩子的“塑造者”:如果想要让孩子在未来的路上,心理健康、积极向善、勤学上进。那么,作为一名教育者,就应该从现开始,用心地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引导他们改正错误,积极进步。真正地做孩子们“心灵的工程师”。
读完后让我感觉很羡慕李老师的学生冯珉娟、闻春晓、宁玮。他们能在信息技术欠缺的年代下,还能得到李老师长久的书信交流,在其成长路上得到李老师的鼓励与帮助。其实无论是学生,乃至成人,在自己的成长路上,如果可以得到高人的引领,那对他的成长来说无疑是一件幸福的事。
回想起自己的工作教育之路,虽没有太大的风浪,但也平平;既没有什么大的曲折,但也没有突出的成绩。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平凡着。或许就是因为缺乏心灵上的引路人,指点着自己的成长。
很幸运,从书中认识了李老师的,更幸运的事,现在还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依然可以向李老师学习其教育精神。在现代信息技术如此便利的情况下,只要拥有一颗想学习的心,从来不缺乏平台。因此,我更要把这样真正的可以触动自己心灵的导师,助力自己教育成长的导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努力向他们靠近,通过大量阅读和写作,学习他们的教育思想,思考自己改进的方向。
让自己的教育生涯充实而饱满,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扎实而稳进,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一点生命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