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补遗卷六·二】
那鉴堂澄为常中丞钧之第四子,牧通州时,入山见访。长身玉立,书气迎人。入都后,寄近作来,读之,如接謦欬。《步耕堂韵》云: “纵步高冈望禁城,襟怀豁处念俱清。树排盘磴野花满,水泻深沟新涨平。追想风尘为俗吏,何如耕凿谢浮名。寻幽莫恨无同调,且喜心知共此行。”《悼亡》云:“谢家风味最难忘,不爱浓妆爱淡妆。惜福如何偏减算,生憎检点旧衣箱。”“寻常小别尚依依,况复长眠竟不归。杯酒墓门空一奠,白杨风冷纸钱飞。”
那澄,满洲镶红旗笔帖式。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任江苏通州直隶州。任上,参与查处王仲儒《西斋集》案。常钧第四子。
常钧,(1702年—1789年),叶赫那拉氏,满洲镶红旗人,兴保第三子,蒙固尔岱孙。雍正四年(1726)由翻译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后授兵部主事,充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廷征伐准噶尔时任工部员外郎。二十五年四月授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六月迁刑部侍郎,十一月署理江西巡抚,十二月署安徽巡抚。二十六年四月授河南巡抚,八月调江西巡抚未行,后调任甘肃巡抚。统一西域后,常钧以“屡著劳绩”,授云骑尉世职。二十八年(1763年)十一月调任湖北巡抚。二十九年正月常钧入觐,其诸多治疆策略受乾隆认可。二十六年调任云南巡抚。三十一年(1766年)二月调任湖南巡抚,八月因“侯岳添案”中拘私枉法,遭到革职。三十二年二月,以“废员”身份赴新疆喀什噶尔办事,五月调赴哈喇沙尔办事。三十六年五月回京授三等侍卫。五十四年(1789)十月卒,享寿八十八岁。才华出众,著有《敦煌随笔》等文章,且“精绘事,画虎尤妙”,绘画于清吏中颇有名气。著对满族文化有深入研究,著《射的》、《清话问答四十条》等书。
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简称“通”,古称通州,别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江苏省辖地级市。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初,周军南下攻克如皋东乡的静海设立静海军,不久升静海军为通州,并设静海、海门两县归通州管辖,州治驻静海,属扬州管辖,是乃通州建州之始。
明代,属南直隶。 清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为直隶州,隶属于江苏布政使司,增领泰兴、如皋两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设县,改称南通县。1949年2月,南通解放。华中行政办事处决定,从原南通县境划南通城、唐闸镇、天生港镇、陆洪闸和近郊农村成立南通市,行署机关驻南通市。南通县城迁金沙镇。1953年1月起,江苏复省,南通市为省辖市,同时建有南通专区,1978年改称南通地区,辖海安、如皋、如东、南通、海门、启东。1983年3月,改南通地区为南通市,原地区行署所辖6县由南通市领导,实行市管县体制。
謦欬,音qǐng kài,本义为咳嗽。《通俗文》:“利喉曰謦欬。”引申义为谈笑。《庄子·徐无鬼》:“昆弟亲戚之謦欬。” 《清史稿》:“隔颜色而可亲謦欬。”
减算,音jiǎn suàn,意思是缩短寿命。唐·皮日休《入林屋洞》诗:“漱之恐减算,酌之必延龄。”清·姜宸英《江南布政使司参议前户部侍郎栎园周公墓志铭》:“陆道病,为文祷於神,愿减算以易故人之死。”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