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河边的错误》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小镇先后出现了几桩骇人听闻的案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以为他们离案件的真相越来越近,甚至掌握了真相时,一场信任危机,却悄悄地在人群里蔓延。
当谁也不相信谁时,我们还能找到真相吗?
一、隐藏在案件之下的信任问题
小说里,很多人都不相信别人,很多人也不被相信,甚至有的人连自己都不相信。
幺四婆婆谁也不相信。大人不相信孩子的话。
女孩子在面对马哲的审讯时,说了三遍“我知道你们会怀疑我的”。王宏不怕马哲他们的怀疑,但是他说过:“我讨厌你们,你们谁都怀疑,我不想和你们打交道。”许亮对马哲他们说过:“你们不相信我,这我早知道了。”他还说:“我从来不相信别人会相信我。”感知到被怀疑之后,他们还会说真话吗?
传达室大爷有些怀疑王宏。钓友怀疑许亮。小李怀疑许亮。夏夜,不知姓名的“他”,看到一个奇怪的人,他怀疑是疯子,后来小镇的人都怀疑疯子回来了。马哲怀疑疯子害了3个人。朋友、邻居、陌生人……他们在互相怀疑着。
我们会发现,小说里几乎到处都充斥着不信任和怀疑。
读者在读小说时,其实也会怀疑。疯子、许亮、王宏、钓友,甚至马哲的妻子,我看都有人怀疑过。甚至连那两个钓鱼的小孩,似乎也很可疑。
是不是可以说,小说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又延续到小说之外了?
可是,怀疑的终点,真的是事情的真相么?
二、也许小说里根本没有答案
就我自己的阅读来说,第一遍读小说看得云里雾里。后来又读了几遍,分别怀疑过许亮、王宏和钓友。之后看了大家的讨论和文章后,感觉可疑的人更多了。
可是,读到第五遍时,我突然觉得,“可疑”与真相之间,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关联。停止怀疑,只看可靠的证据,就会感觉无法判断到底谁是三起案件的真凶。
看了一点资料。余华说,他写的不是寻常的侦探小说,他写的其实是我们的一种生活。电影版马哲的扮演者朱一龙说,他看了小说之后反而更不知道谁是凶手了。余华说之前有其他的导演想拍《河边的错误》,但是都没有成功。
这是不是说,小说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它不是单纯的悬疑小说,而是套了一个悬疑的外壳,本质还是为了写人,写人的生活?
看到一张电影海报,在放映日期之后有八个字,“没有答案,不如发疯”。也许,“没有答案”,说明电影的导演和编剧打破了小说的悬疑外壳,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
就我现在的阅读感受而言,我倾向于从小说里找不到真正的凶手。
因为,当我们试着放下怀疑之后,会发现可靠的情节和话语非常少,它们不足以支撑案件的侦破。
余华在采访中曾提到,马哲虽然是好人,但是他认为马哲是有一定的心理问题的。所以,很多马哲的推断和话语就不一定那么可信了。
作者的重点,放在了那些真假难辨的部分。这部分内容足够多,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相信的当成证据,也可以选择不相信的激发新的怀疑。
而这种“可选择的信任”,催生了对小说的不同理解和解读。好像作者提供了很多种可能,而我们只会选择自己相信的部分去重塑这个故事。
三、可选择的信任的影响
小说里,幺四婆婆只信疯子,但是大家都不信疯子。马哲相信孩子,可是那些大人不信孩子。小李和钓友都怀疑许亮,而马哲却相信他。疯子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被马哲结束了性命,而马哲亲口说自己害了人,同事却不敢相信。
我们会发现,同一个人,有人相信,也有人不相信。
那个夏夜,有人喊疯子回来了。大家一开始相信别人,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因为没人真的看到疯子,他们又选择相信自己的眼睛。
可见,人们对自己的感觉、视觉、听觉的信任程度,也是不同的。
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小孩说王宏很好,可面对马哲时的王宏却很凶。还有许亮,他在同事面前开朗,却不和邻居说话。35岁受害者的妻子在丈夫被害后没有悲伤和哭泣。马哲的妻子得知他害人后反而有点开心……
这些细节,是不是都很可疑?
于是,就像思维导图一样,相信和不相信会通向不同的箭头,由此改变了人物的命运,也改变了故事走向。
许亮,他甚至故意把自己说成是凶手,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觉得没有人相信他,他便在这种假定的不信任之下,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他不相信自己,不相信邻居的作证,他只相信别人不相信他。
马哲怀疑疯子,为了正义,取了疯子的性命。他的怀疑,由此干涉到了他人的生死,又影响到了他自己,此后,他被当成疯子住院治疗。
怀疑没有让我们更接近案件的真相,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围绕着怀疑展开的新的故事。
四、寻找真相的尝试
也许,平等地对待所有细节和话语,才能更接近真相。我们不妨更大胆地去否定,即不能判定为真实的,统统不要当作证据。
小孩子、传达室老头、王宏、许亮、钓友、女孩子、小李和马哲,他们的话和想法都不一定是真的。
比如,女孩子回答马哲同一个问题,居然说了几种不同的回答。马哲问她那天有没有看到别的什么人,她说过看到个子高的,也说过看到个子矮的,最后又说她没看到。还有许亮,他说自己去过河边,而邻居说他在家没出门。
在那种怀疑和不信任的氛围中,人们的话语有多少是可信的呢?
就算没有信任问题,人在平时也可能会说一些假话。比如马哲,他根本不认识35岁受害者的妻子,却谎称自己是因为有事才没来参加他们的婚礼。他没有恶意,也许只是觉得解释太麻烦呢?
可以确定地是,鹅看到了案件发生的经过,可惜它们不会说话……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