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
你每天怎么这么多事情?”
“
感觉你每天都很忙,你怎么忙得过来啊?”
这是身边经常出现的问题。今天想分享一些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的体会。
进到大学的第一堂课就是由外教上的Time Management。我记得很清楚,外教让班上每个同学都画一个圈,列出每天早中晚要完成的事情。一群刚上大学的孩子怎么会每天有固定的schedule?大家都是纷纷胡编应付了事。
后来我才知道,时间管理成为这个学院的第一堂课意义重大。两年来,身边的每个同学应该都抱怨过课业艰难,任务繁重。隔三差五要做presentation,一两周完成几千字全英论文,接二连三的deadline...熬夜,熬夜,熬夜,自习室通宵,成为朋友圈的常态,甚至听说前几届的学长半夜写完essay翻回寝室时,不小心失足,肚子上被戳了一个大洞…
朋友圈晒是这么晒,其实还是很多人默默按时完成任务。两年来,我基本保持不熬夜,最晚基本也就是十二点上床,绝对不会因为学习耽误睡眠。题外话,在所谓的繁忙学业环境中,我拿过两次奖学金,运营两个公众号,一个头条号,参加过不少组织、社团、比赛,尝试了四份不同有薪工作,周末和假期有时间还旅行了不少地方(算上寒暑假,我已经去过国内外共68城)。
罗列式的文字不是想彰显自己多牛逼(我自己已经当过很多次论据),这些都是我的生活常态。我在学术层面是个半吊子,但在这样的节奏中,我明白时间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道理:时间具有高度弹性,会因我们的选择而适应调整。
我以前经常在朋友圈抱怨自己事情很多,晒出从早上到晚上的timetable,营造出一种自己是大忙人的错觉。
这种心态,我称为“求关注求抱抱式假忙碌”。因为真正忙碌的人哪来的时间发朋友圈啊!
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和社交现象,每个人都有想要宣泄的时候,我没有任何diss的想法。联系到时间管理这个主题,在发出一条“求关注求抱抱式假忙碌”之后该做什么?
我想大部分人应该不会全身心投入真忙碌的事中。毕竟,朋友圈的点赞能换来心头一阵莫名的快感,无论塑料情义还是钢铁情义的评论关怀还是要挨个挨个回滴,回了之后还要留意是否继续保持互动。
所以,虚拟社交媒体,占了你很多时间。“求关注求抱抱式假忙碌”为你带来的收益是自己内心的一阵畅快,带来的损失是分散精力、耗费时间以及一部分人认为你矫情。从这个损益比可以看出,尽量减少无谓虚拟社交,有助你完成更多事情。
当我们提到一个人很会管理时间,总会有个误区:他一定有不少省时技巧。
我很质疑“时间就像XX都是挤出来的”。网上有无数的讯息告诉你“每天如何多一小时”“省下你的时间就是拯救你的生命”。打开一看,这些方法无非是告诉你把生活安排得条条框框,加快走路的脚步,吃饭背单词……等等。
我曾经也按照这些做法,掐着表看,实际上好像真的能挤出那么一点点时间。可心里总感觉好像没有效果啊,我每天似乎也没多做几件事。
这就涉及到一个优先事项的问题。比方说,一个每天起早贪黑的商人,某天回家发现漏水了,假定这个问题一周才能解决。他不得不自己找人监督处理,每天要多在家用半小时。一周后,他省下了3.5小时花在了处理漏水问题。要是一周前告诉他:花3.5小时去锻炼吧。他一定会说:不,我没时间。在这里,我没时间=那不是我的优先事项。
所以我们发现:我们不应该透过省时来打造生活,而当我们筹划自己生活的生活,时间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你的生活是自己的选择,你可以选择每天窝在寝室里刷微博、看剧,你可以选择每天泡在图书馆努力背书学习,你也可以选择在学生组织中当干部处理工作。
要知道,一周有168小时,大部分人每周工作与上课的时间不超过54小时, 睡眠56小时,那么每周还剩58小时可以让你自行分配,这个时间比接近1:1:1。不会像平时自己给自己带来的错觉:工作与学习占了我的一大半时间。
每次听见最开头的那两个问题,我总会回答:“其实我一点也不忙。”
毕竟你选择了生活,时间也就自动分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