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死亡这个忌讳的话题,人们一直是“谈死色变”的态度,而且从人性的角度看,人们对于不了解的事物一直存在恐惧心理,就像不敢进小黑屋。不过,既然死亡是我们一定要面临的问题,当我们了解死亡、看透死亡,我们也会活得更通透、更幸福,做事可能还会更有效率。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追求永生,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东渡寻找仙丹。现在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新闻,富豪花重金将自己的身体冷冻,希望将来在人类实现永生的时候再醒过来,或者是“换头术”手术,还有洛克菲勒换心脏,微软目前也在研究一种DNA计算机,可以将癌细胞转化为健康的细胞。科学家认为2050年人类就可以将意识转移到计算机从而实现永生,目前已经有了进展,马斯克对外宣布已经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了云端,并与自己的意识进行了对话。
实现永生,只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愿望,但事实是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在走向死亡的路途中。马斯克所讲的实现永生的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永生可能未来会实现,但是通过医疗方式延长生命终究是徒劳的,就好比一辆车,虽然能换掉其中几个零件儿、或车刮了后补漆,但是车开了一定年限也一定会报废的。
很多人说“除了生死,都是擦伤”来鼓励自己,而只有经历足够多才能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晗韩虽然有亲人去世,因为当时晗韩还小,所以没什么感觉。晗韩真正感觉离死亡很近,就是曾经救一位自杀的抑郁症女生的时候,虽然在短视频总能刷到有人想不通被救的视频,但说什么也没想到这种事居然能发生在自己认识的人身上,从报警到等待这位伙伴安全的半个小时可能是自己活到现在为止最紧张的半个小时,高考都没这么紧张,当听到伙伴安全的消息时,一瞬间晗韩甚至想到了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犹太人对辛德勒讲的一句话:“救一人就是救全世界”。晗韩并不认为自己多伟大,至少真正地意识到了活着真好,晗韩的抑郁症也马上自愈了,到现在也没复发。
晗韩抑郁症期间,甚至和父母或领导说过:“等父母走后一起走”这类消极的话,被领导和同事安慰。如果有人问晗韩怎么治疗抑郁症,晗韩也不知道,只知道需要去看精神科的心理医生、吃药甚至MECT电击疗法。既然抑郁症可以治愈,为什么还要让自己再痛苦下去呢?给自己增加痛苦,难道不是一种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能真正意识到活着一切才有希望,就能用平和的心态看淡很多事情。曾经晗韩得抑郁症就是因为很多事情想不通,后来就能降低期待,人生观也发生了改变:只要有份能稳定拿工资的工作、父母健在,比啥都强,这就是一种幸福,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一些别的,比如过喜欢的生活、做想做的事、去喜欢的地方旅游,幸福感还会成倍增长。就算是困难也能坦然面对,晗韩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也会和同事半开玩笑说只要活着都不是事,同事还笑着说哪有这么严重呢。自己在投资的过程中经常面临当天财产“损失”几千元的情况,别人可能会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但自己仍然很“佛系”。
小时候老师和长辈对我们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是为了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当我们成长后,要做的就不光是应付考试了。因为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我们喜欢的事情,可能是做不完的,所以我们尽量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因为这是在浪费生命,除非特殊情况,比如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先找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过渡。对于结婚,晗韩是一名不婚主义者,认为结婚生子对自己来说也是浪费生命,所以更喜欢独居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珍惜生命的一种表现,从这个角度也能了解“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含义。乔布斯也讲过:“如果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我会不会做我想做的事情呢?”,晗韩的一位长辈90多岁了,虽然不指望自己也能活这么久,但至少越来越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活了。
临近死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延长,医疗技术可以将人的生命延长几年、或许只是几天。中国人出于孝道,为了使病人的生命得以延长,在生命最后几个月花掉的医药费可能会相当于年轻时好几年挣的钱。而西方人看待这个问题可能更通透,比如回家服用镇痛剂,享受和家人最后的时光,或许和信仰基督教有关,而且西方国家的法律也较为完善,比如遗嘱问题。
虽然生命有限,但我们也能通过各种方式来“延长”自己的生命,比如陪伴家人,只要我们做有意义的事,我们的生命在无形之中又延长了。一个经常刷短视频、抢红包的人是没资格说自己没时间陪伴家人的,晗韩曾经和母亲说,在母亲没有救治意义的情况下可能会放弃徒劳的治疗,当时晗韩已准备好挨批评,没想到母亲却开明的说:“到那时医生也会劝家属放弃,而且那个时候我都认不出来你了,还有什么意义呢?最重要的是我享受和你在一起的时光,给你做美食,我们玩遍北京,去国家大剧院欣赏全世界最好的表演,这就足够了”。晗韩曾经刷到一个视频:父亲把儿子打哭了,奶奶拿着棒子来打父亲,网友评价看懂的人都哭了。
晗韩曾经也嫌弃家人唠叨,打电话也只想应付几句就挂电话,后来才意识到,能听家人“唠叨”也是一种幸福,所以回家后和家人的话题也越来越多了。对于前文提到的那位90多岁的亲戚,母亲也提醒晗韩,这位亲戚可能过不了几个春节了。晗韩还看过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讲的是如果父母还能活30年,我们可能只会和父母再见60次了(每年十一和春节)。与其在生命的尽头倾家荡产延长生命,不如在年轻时保养好身体,多做有意义的事。就像《士兵突击》电视剧中许三多说的,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哲学家看待死亡更开放、更乐观。庄子在妻子去世后鼓盆而歌,认为妻子回归自然了。歌德去世前也对自己的学生兼好友艾克曼讲,自己从肉体的束缚中解脱并以一种更自由的状态存在,由此可见,死亡在哲学家的眼中并不可怕。
死亡也是人类对社会的一次贡献。晗韩早就注册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可以说是对人类做的最后一次贡献了。至于死亡还有哪些贡献,就是哲学家思考的问题了。
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年轻人对死亡的态度也有所转变,除了很多人像晗韩一样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外,也有90后参加死亡体验馆的活动,还有街头一位入殓师希望能和人们握手,很多年轻人大胆的去握手。晗韩曾经咨询过一位遗嘱机构的工作人员,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立遗嘱(包括晗韩)。对死亡态度的转变,也是一种观念的进步,而人们观念的进步,更是社会的进步。随着观念的进步,花一辈子积蓄延长一两周生命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少。所以越来越多年轻人意识到在年轻时保重身体的重要性,不想在生命临终之时,花一辈子积蓄让自己再忍受疾病的折磨,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赞同“安乐死”,人大代表也提出过“安乐死”的提议,因为死亡也是人的权利。但实现起来也有很多阻力,比如如何防范不孝子以“安乐死”的名义不尽孝道、如何避免“安乐死”合法化带来的自杀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都需要一整套完善的制度。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讲过:“任何人都避免不了死亡,想去天堂的人也不想通过死亡的方式”,晗韩曾经看过摄影师拍摄的一组病人濒临死亡的照片,面对镜头,大家都很淡然。
没有死亡,生命将失去意义,就是因为生命有限,我们才会有心愿、希望、期待,我们做出的每一项重要的选择,比如大学、工作、伴侣,都是在“终有一死”的前提下,生怕浪费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只有无限接近死亡,我们才能越来越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就像德国哲学家说的;“花更多时间呆在坟地里”。
一个人终究要向死而生。了解死亡,也会使我们更加了解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