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再靠挤,因为我有时间管理》
看完这一系列时间管理的书下来,感觉内心又多了更多的力量。
这五本书分别是:
《精力管理》
《搞定——工作无压艺术》
《极简时间》
《吃掉那只青蛙》
《奇特的一生》
17年前,也是非典那一年,那时绿皮火车是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在第二年上大学时,也足足坐了26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才到达重庆。而现在,绿皮火车变了高铁,原来26个小时的车程,现在仅仅需要6个小时。可是,当我们挤进这此特快列车时,我们知道自己在追寻什么吗?
在抗击新冠状疫情而宅在家的我们,是否需要停下来,利用这个时间好好思考一下人生呢?
在《小王子》中,其中有一段是内容是:小王子碰到一个卖止渴药的商人,人们只要每周吃上一颗,就不会感到口渴,这样,吃过的人每周便能节省出五十三分钟。可是,对于这节省出来的时间,我们又用来做什么呢?打麻将、看电视、刷朋友圈、刷抖音吗?
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涛哥经常要到埃及、沙特、科威特等国出差,有时一出门就是一两个月,甚至有次足足呆了三个月。涛哥偶尔提起,感觉在沙漠国家有点孤独。其实,何止是在异国他乡、在沙漠里,即使是在人群里,人们也同样孤独。
为了打发这份孤独,手机成了唯一的依靠。可事实真如此吗?虽然没有做过大量调研,不过通过询问和自身感受而言,看了一整天手机后,反而觉得身体更加疲惫,脑袋空空如也,浏览了一整天的国际国内本地新闻,记住的却没几条。
而读了时间管理的书后,尤其是《奇特的一生》,深深地被主人公柳比歇夫震撼了:主人公56年如一日的时间统计法,尤其是在1963年,这一年他平均有效的工作时间为5小时29分,而在其他年份,统计数据显示有效工作时间是4小时40分。正是这独一无二的时间统计法,使他在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论文写了500多张。
柳比歇夫为什么能够成功,尤其近些年被人们所追捧,这就在于他一生的秘密——时间统计法。当然,时间统计是一个载体,在利用这个载体之前,需要确定自己伟大的人生目标,本着如何生活得更好的原则,进行年、月、周和日的计划,同时对每天、每周的时间进行记录,在每月和每年进行汇总统计;从而第二年进行完善和调整。柳比歇夫的一生是令人惊叹的一生,因为56年如一日的背后,不仅仅需要有伟大的人生目标作为支撑、还有意志、自律、和思想。一个人的人生容量是有限的,可能我们会怀疑,柳比歇夫有这么高的学术成就,是不是就是一个禁欲主义者呢?实则不然。他每年旅行的次数、陪伴孩子和家人、散步的时间并不少,他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热情和爱好,犹如主人公所说:一个医生,如果他仅仅是好医生,那他就不可能是一个好医生。他也不是唯理主义者,并没有把自己的生活机械化,而是保持生活生机勃勃的状态下,深度工作,忘我投入,成就了自己。也许最好的活法,不是去震惊这个世界,而是生活在世界上。
我们时常听到身边人,甚至我们自己常常说:当我有了时间后,那时我就……。好像只有经过精选的时间,才是自己真正拥有的时间;而对于一个小时,半个小时,甚至更短一点的时间,我们马上会找各种外界的借口,让这些时间真正变得毫无价值从我们手中溜走。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可利特说过:决定人的精神品质的,不是他的行为本身,而是他的意图。或许,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那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