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均为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将近三周,终于读完了,也终于跟这一场梦魇说再见了。
一场梦一样的离合悲欢,旁观了一场王琦瑶式的悲剧人生,不禁让人觉得心口闷闷的。在那个年代女人的命运是悲惨的,是无法由自己掌控的,是由男人来凭添伤痕的。
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女人,她是美的,但不是美到倾国倾城;她的美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美,是有人间烟火气的。她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一颗聪颖的女人心,她是有女人的虚荣心的。可是,就是这样的女人,命运从最初就因为她的性格而埋下悲剧。
在王安忆的笔触下,这样的王琦瑶十分的生动,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到中年,无论哪个时代,王琦瑶依旧是王琦瑶,她既不同于周遭,却又和周遭和谐统一。在上海弯弯绕绕的弄堂中,都必活着一个王琦瑶。我对旧上海女人的印象就是旗袍,点唱机,百乐门,一段咿咿呀呀的歌声,一盒上海女人雪花膏。她们是优雅的,婀娜的,有风情却不刻意卖弄。她们给人留下的印象似乎就如黄龄的《痒》一般,无着陆点,却又让人心痒难耐。
但是时代,时势,旧的观念却又将女人的命运捆缚在别人身上。男人们总因为自己骚动的心来招惹,最后却又留一道伤痕离开。一切也许从最初就错了,但也许一切注定会这样。王琦瑶的每段恋情总是不合伦理道德,是可能被流言飞传的,但在那个时刻,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是最快乐的。可是,也因为这快乐,王琦瑶忍受的是无尽的等待,无尽的痛苦,不断的分离。没有一个人在她的身边陪伴到最后。最适合她的程先生却始终无法与她修成正果。哀叹惋惜也抵不过一个命字一个缘字。时光只给王琦瑶留下淡淡的伤痕,也许是心疼她如此悲剧的人生吧。
这本书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作者的铺垫描写。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透过字里行间便活生生的展现在眼前,旧上海的电车,卖报的孩子。每一幅画面都将我包围着,只要翻开书,闻着书淡淡的发霉的味道,我便被锁在那个时代里,看着他们的离合悲欢。书中还有专门的篇幅写看似与剧情无关的意象。流言也被作者写的鲜活起来,那半真半假的存在于舌唇之间的事也活起来了。这样的描写我是第一次看到,第一次感受到,也第一次被这样的描写惊艳到。这样的细致的描写应该十分符合上海女人那种弯弯绕绕的心思吧。
悲剧一定程度上是人物本身造成的,也许是时代造就的,但一切都不会是旁人造成的。这样的美人,这样的命运何人不感叹呢。
书中不仅有故事情节,还隐藏着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以及大背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些描写也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但是总体来说,这本小说是美的,是细腻的,它的文字需要在安静的时候细细品味。剧透了这么多我很抱歉,不过建议有时间的人可以阅读一下,感受一下那种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氛围。
201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