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上周同学聚会,席间一位美女同学从包里拿出一个水杯,我发现她正要喝突然想开个玩笑。
她也见我盯住那个水杯,来了个自嘲的表情,“晓得你要说什么,我们就是油腻的中年妇女嘛。”
我赶忙说,“你想多了,喝水利于身体健康,有什么不好的!这和年不年轻没有关系。”
“人家年轻小姑娘从来不带水杯的,人家有挥霍的资本啊,这就是年轻啊。”
我也想起了自己曾经挥霍的青春。通宵达旦玩游戏,直到肩周炎发作,手臂都抬不起来为止;为了一口气看完连续剧,一天一夜不出门不睡觉,饿了就吃干粮方便面。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后悔的,为啥当时不多看点书,哪怕打打球健健身也好啊。
再年轻的身体也不要挥霍
在我们老一辈,很多人因为年轻的时候物质条件差,又太劳累,老了落下很多病根。他们很多人现在很注重保健(甚至过度使用保健品)。
整体感觉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是从老中青的一个倒排序。在十多岁至二十来岁阶段是最容易忽视健康的。我没有去查询相关资料,仅从身边的事例统计,现在腰椎、肩周、颈椎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年轻化,是“低头族”常见病。虽然这些问题不一定全是爱玩游戏、追连续剧引起,但很多人并不愿意花时间做适当的活动来减轻症状。
年轻的身体有资本挥霍,但是这是好的选择吗?如果回过头来看,一定不是的。
及时行乐是挥霍健康的魔咒
或许有人说,为什么要想那么多,过得舒服就好啊,以后再说以后的事。没有人觉得健康不重要,但如果眼前有其他的诱惑就另当别说了。
我觉得每个人的选择,没有什么值得批判或者指责的,因为这都是自己独一无二的体验。不过本周看了一本书叫《清醒思考的艺术》,又恰恰做了一个小手术,所以结合健康问题有一些思考。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列举了常见的52种思维错误,完全可以作为工具书没事翻一翻,把自己的行为进行对照检查。
书里最后提到的一个思维错误是“双曲贴现”,又称为非理性折现。指的是为了当时当地的愉悦放弃更长远的利益,这种及时行乐的想法是我们过去的动物性的一种残留。有的文章也分析过,人的大脑在进化的过程中也是逐步更新升级的,很多原始的思维就这样保留了下来,大部分思维错误由此产生。
当我们肆无忌惮地选择垃圾食品、毫无节制地熬夜、推杯换盏纵纵情豪饮都是及时行乐的例子。这无法从根本上克服,不用讲原因,只要看看新闻,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就知道了。如果人生是一场体验,此时此刻的体验恰恰很重要啊,但这又往往成为事后后悔的源头。
从众心理是健康的掣肘
及时行乐的诱惑极大,这种诱惑可能伴随一生,只是看谁能够抑制多少。特别是在群体中,如果大家都是这种心态,太特立独行就容易遭到排挤,而且独立思考的意志更容易被瓦解。
《清醒思考的艺术》中提到另外一种思维错误是“从众心理”,这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无论是屈服于压力也好,缺乏独立思考也罢,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走入这个怪圈。
分享文中的一段引用「在群体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独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记住的只是那些在群体中保持独立的人。——爱默生」
我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也同意这个说法。所以选择哪个江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大的江湖也许选不了,小江湖总是可以的,虽然也不是那么容易。
我不爱喝酒,但以前聚会或者应酬总少不了要被别人劝酒。如果不喝吧,总担心别人会认为不够意思,又觉得会扫大家兴,一来二去总是喝多。有一次胃出了点问题,身体亮起红灯。虽然主因不是因为饮酒,但借此机会换了一种生活方式,胃也慢慢好起来。
尝试以本能对抗本能
《清醒思考的艺术》并没有教我们如何彻底克服各种思维错误,因为本来就做不到。作者在书中提到“我们的大脑是为复制设计的,而不是为发现真理是设计的。”意思是我们更希望把思想复制给别人,说服别人以取得更大的利益,这才是生存之道。人的本能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但是可以尝试用一种本能去对抗另一种本能。
我有一个朋友以前是个重度宅男,有一次我发现他在朋友圈晒了一个十公里的跑步记录,让我很是吃惊。
我问他“你这懒癌晚期的人,怎么一下子这么勤快了?”他给我分享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原来这小子喜欢上了一个姑娘,结果人家没别的要求,只要他每天坚持跑步,就答应他的追求。
后来,这哥们儿爱上了跑步,只是姑娘没跟他走,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姑娘当初只是想帮帮他,不想他每天不见天日的生活。追求异性的本能成功地对抗了懒惰,养成跑步的习惯后,又连锁改变了他很多的习惯,生活越来越健康阳光。
生活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一位同学几年前曾在某直辖市要害部门工作,很风光但是应酬也多,几年下来发现自己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曾经的帅小伙三十来岁就开始秃顶了。后来毅然决然地辞职了,再后来竟然开始学中医,还考上了某医药大学的中医硕士研究生。
生活中充满很多诱惑和无奈,我们总是在一个又一个的选项中选择自己认为最优的答案,也许在旁人看来并不一定最优。
总的来说,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平衡,长远的利益和当前现状的平衡。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必要清醒地思考。没事翻翻《清醒思考的艺术》,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不光是健康,还有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