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生长记(29)开始读巜中国绘画史》及临《三坟记》

今天开始读潘天寿的《中国绘画史》。微信读书上共1129页。按一天50页,22.58天才能读完。加上可能会偶遇事情,有时无法阅读,就暂时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吧!

序言书摘

中国美术的诗性文化中表达,春秋时的画论便有“使民知神奸”“绘事后素”“解衣般礴”的意象化产物。从“圣人之象尽意”为发源,演化出“大象无形”,“含道映物”以及“存乎鉴戒者图画也”“成教化,助人伦”的矛盾复合体系,在与其他文艺形态的相识、相通、相融的过程中,成为中国文化复杂完整格局中的一种形态,构成中华民族雄秀并容,天人合一的审美心理趋向。以致形成“立象尽意”“得鱼忘鉴”“畅神”“气韵生动”“逸妙神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意”“士气”“南北宗论”“一画说”“意境”等等精妙绝伦的美术理论。

即使到了南朝谢赫时,“传移模写”“应物象形”也是在“气韵生动”之后。中国美术是自然论,它使中国艺术家进入自然之中,形成天人合一的观念。

美术史学史是以美术史学发生、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以各时代及主要人物,看待美术史的方法、观点及其成果为研究对象,做出系统的考察与分析。美术史学史主要面对的成果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著作与文章。通过阅读与理解,可以体现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观点,有助于接受和传承文化传统,了解文化的建构方式。

中国古代绘画实践与理论历来受到重视,与帝王之学、政治学、经济学都有关系。它是与一门与史学传统相关的门类史,有其自身的特点,画史与画论的结合,评鉴兼容的做法是基本面貌,具有“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特点,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发展特征。

在中国古代没有“美术史学”一说,而有“画学”,是对美术家从事美术创作活动和美术现象做历史性的考察、分析,阐明其形成与演变规律的一门学问。中国画学首先是指向“心灵”,而不是简单的“眼睛”、“视觉”的狭隘的概念。

战国开始至南北朝结束,评鉴画学史方式为品评方式出现时期,“士”阶层风气的变化,完成从“人的品评”到“艺术的品评”的重要阶段。

隋唐五代宋元时期官修绘画史著作与个人撰史并行时期,绘画鉴藏风气日盛,分科分工独立,宫廷画家与民间画工合流,讨论绘画表现规律,技术特点,风格的形成。画史表述方式变化较大,文人画发展并进入画史,画学内部规律的探讨成为热点,通史、断代史、地方史、专门史、鉴赏笔记等十分丰富。

明清时期民间汇编著述风气普及时期,工具书性质汇编流行,汇编、简明画史、著录收藏等成为主要特点。引入新学(西学)的“五四”之后(甚至更早至洋务运动),引入西方方法论,“引史入论”,开始受到重视,开始呈现现代美术史学面貌。

在美术史学著述方面,民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如姜丹书、郑午昌、滕固、陈师曾、潘天寿、傅抱石等学者,开启了中国美术史写作的新纪元。他们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画学对史料的重视,另一方面摄取了近代国外美术史家研究中国美术史的经验。

这些美术史家更多是从文献中得知绘画的起源,或者是画家的生平及艺术思想等,并未过多地像西方美术史从艺术风格及社会背景中阐释美术史。

例如陈师曾在《中国绘画史》中就绘画起源问题进行探讨时,并未从依附于考古资料,而是直接从古代文献中得出论证:伏羲画卦、仓颉制字,是为书画之先河,即为书画同源之实证。从伏羲、仓颉的成果到开启书画之前先河,不仅证实着中国艺术的起源,更富有深意地得出中国古人“仰观宇宙之大,俯查品类之盛”的认知方式,将对宇宙哲学上的认知与书画结合起来,并将中国艺术融入了深刻人文内涵。所以,要读懂中国艺术就要深入认识中国深层的文化结构。

从另一方面来看,民国时期的画学在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现代性转向。从潘天寿的《中国绘画史》即可看出,其著作明显受到了中村不折、小鹿青云《中国绘画史》的影响。中村不折与小鹿青云的著作目录可分为三大部分:上世期、中世期、近世期,而潘天寿的目录则是: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大体框架几乎一致。

前言书摘

儿时的潘天寿经常摹写古文字帖以及临摹古书中的人物绣像,无意中购得一本《芥子园画谱》,这本书就扮演了开启他艺术之路启蒙老师的重要角色。由于当时无人对潘天寿进行指导,所以他只能凭借着不断临摹书画以及自身的领悟得以学习和创作

1915年,潘天寿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师从经亨颐、李叔同等书画教育家,研习书法、篆刻、素描、写生等绘画门类。在潘天寿不断的学习与创作中得知了绘画与诗词、书法、金石、画史、画理都存在着密切联系,他的艺术思想也在其绘画创作中得以深化。

潘天寿认为,无论是中国传统艺术还是西方艺术都必须有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坚持在自己的传统中找寻变革的方法。他认为,中国画必须坚持自己的艺术特色,改变人们对中国画仅仅作为文人“自娱”产物的看法,认为中国画是一种可以体现自身艺术修养以及理想抱负的精神产物。中国传统艺术在与西方艺术发生碰撞时,“独特风格的创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应保留其特有的艺术风格,东西方绘画之间应“可以互相吸取所长,然不可漫无原则”

他曾反复临摹古人书画,吸收了大量古代画家的绘画技法,

笔力深厚,却不被常法所拘,绘画风格气壮山河,雄浑苍古。潘天寿因继承了古代文人的绘画旨趣,在创作上立意高古,但又能做到新奇而不落俗套。绘画中充分发挥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用笔简劲概括,精练沉稳,在简洁的线条中又能凸显古代文人的平淡情趣,呈现出清新俊逸的诗意。他虽然坚持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但反对一味怀古,从立意到构思,均追求文人画中的平淡天真,却又能在其中透露出强大的生命力。

潘天寿的绘画构图奇险,宏伟博大,气魄雄伟,打破了传统绘画强调中心形象的常规,加强边角的画面布局,将主要的创作精力都发挥在边角上,画中形象往往具有向外扩张,冲出画面的强大气势与表现力,使画面与现实世界产生联系,更能使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共鸣感。

潘天寿在笔墨运用上注重骨法用笔和高古韵味,他认为中国画应是笔、墨、气息精神和风韵格趣四者俱全,而以笔为骨,墨和色彩为血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致。潘天寿在绘画中强调形神统一,通过笔墨线条的运用从而传达更深层次“悟道”的审美境界,将画面介于“似与不似”间,以传达更为广阔的内心感悟。

潘天寿认为,中西绘画分属于东西方两个不同的艺术体系,应区别对待。他主张中国画的教学应依照自身规律,坚持用线的造型基础训练,他尤其认为,用笔用线是中国画独有的特色,不能一味采用西洋素描。虽然适当训练素描是有益的,但非必要条件;至于速写,因其用线多、明暗少,有利于抓住对象的姿态动作神情,与中国画较为相通,他大加提倡。潘天寿在西风东渐的浪潮中力挽狂澜,创构了在传统艺术中孕育现代艺术的教育体系。

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潘天寿提出:首要的学习方法是临摹传统绘画。

除了主张临摹古人、学习传统以外,潘天寿还更加提倡进行艺术上的创造。潘天寿要求学生学会默写和参与写生实践,跨越初始的临摹阶段,也避免流于单纯的模仿,而是引领学生走入现实生活,观照自然,对自然与人生产生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并铭记于心,真正地将情感融入作品之中。潘天寿还一再向学生强调,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写实能力基础之后,才可以追求绘画的“似与不似”,教学方法应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1969年,他整理并提出了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方法:“一、从事中国画技术基础的锻炼;二、注意诗文书法金石之辅助;三、骈考画史、画理,即古画之鉴赏;最后的重点,在品德与胸襟的修养。”这些方法成为后世中国画学习的理论范型。潘天寿所主张的中国画是集大成的,不仅需要多样的绘画技术,还需要坚实的国学基础和深刻的哲学涵养。其教学体系一直沿用至今,给了莘莘学子以教益。

潘天寿所著的《中国绘画史》完成于1926年,全书共八万余字,以文言文与白话文相间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中国绘画史的发展脉络,并相对应配以34幅图录,图文并茂,对艺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绘画史》采用叙述体例,简明扼要地论述了中国两千余年的绘画史。潘天寿将绵长的中国绘画史分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和近世史四大部分,通过朝代的更迭与艺术文化的传承关系进行时代的划分:古代史,始于原始社会,终于秦。

上世史,始于两汉,终于隋,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像顾恺之、宗炳、王微、谢赫等文士出现,均有画论著作传世,对当时的绘画乃至后世绘画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传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中国最早的卷轴画,可供参考当时的绘画风格与技法。两汉到隋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艺术风格上两汉的雄浑朴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渐进精工,再到隋代的精工华丽,虽有所不同,但大体都是勾线设色的风格之下。

中世史,始于唐,终于元。从魏晋开始,绘画中就开始运用书法技法,到了唐代书法在绘画中的使用更甚,更加注重线条所呈现的美感。例如:吴道子的兰叶描,一变魏晋时期生硬的铁线描,体现出线条的自由与韵律感。唐宋两代,禅宗的风靡与理学的兴盛,促进了水墨写意画的发展和山水花鸟画的流行。绘画开始脱离礼教的功能而成为文士之间的一种玩赏的标志。元代作为中近两史的桥梁时代,大体仍承唐宋的余风,绘画更加向文人自娱的方式迈进。

近世史,明清两代,在潘天寿看来,明清的绘画风格大体除明初画院中的水墨苍劲派外,画风大多以纤浓轻软为其特色,形成近代绘画的大体风格。

潘天寿还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思想政教和政局环境的影响,将绘画分为实用化、礼教化、宗教化、文学化四大时期。

潘天寿谈论绘画首先会联系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背景,他认为,艺术和文化是紧密贴合的,因文化、社会的不同才会反映出不同的艺术形式。潘天寿极为重视每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他认为,艺术之所以具有不同的面貌,是因为有不同时代的社会大环境与文化精神滋养着它。潘天寿每每谈到一个朝代的艺术时,一定会从这个朝代的社会背景出发,从它的文化史入手。

潘天寿不仅将绘画史作了时代、思想的梳理与划分,还在其基础上将绘画分科书写,对于山水、花鸟、人物画的分科设置也是潘天寿理论的一大特色。虽然绘画史进行分科撰写,但在文中潘天寿多次提到各个画科之间的联系,可以说将绘画有机地分离,又维系在中国画这一整体统系之中。

此著作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在那个中西碰撞的时代,它保护了民族文化传统并且继承发扬了民族精神以及民族风格。总体上看,潘天寿对整个中国绘画史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他对中西文化交流进行了理性思考,充分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建构了文化自信。他是一个艺术教育者、传播者,始终坚持以教育为人生信条。在著成此书的过程中,潘天寿形成了对历史的整体观照,他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特点并加以创新,给予了中国传统绘画无限的生命力。

阅读57页,超额完成任务!


先侍郎曜卿字华名世才也弘

易机符朗彻既冠遭不造季仲藐植以

接下几天工作会很忙,希望至少能做到日更读书笔记!今天加了一天的班,真是累了,明天继续加班,七点前就得到岗,先记录这些!眼皮打架,早睡早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8,932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554评论 2 37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5,894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442评论 1 26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347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899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32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980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196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16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085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826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389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50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53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171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616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