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小船需要守信——《我不能失信》
我们都知道守信的重要性,可是,在生活中想要做到事事守信却不那么容易。《我不能失信》讲的是宋庆龄守信的故事。在面临两难抉择时,你会不会像宋庆龄那样,选择坚守约定,践行承诺?
一、言传身教,一诺千金
《韩非子》中记录了一个寓言故事,说的就是曾子守信的故事。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要跟着她。她哄着孩子说:“你先回去,我回来时为你杀猪吃。”
等她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给他儿子杀猪吃,妻子说:“我不过是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不能这样和小孩子开玩笑,他们是没有知识的,都是从父母那里学习模仿。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呀。”
于是,曾子就真的杀猪煮肉给儿子吃了。
《曾子杀彘》告诉我们,哪怕对孩子,也要言而有信,做到守信。
二、谁不是君子
我们都有过和朋友相约同行的经历,如果朋友到了约定的时间,却久久不见踪影,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你等不及先走了,等到这一位姗姗来迟的朋友终于露面后,他反而指责你是言而无信之人,你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你会怎样反驳他呢?我们来看看《世说新语》中《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吧!
太丘长陈寔和友人约定一起外出,时间定在中午。过了中午,那朋友还没有来,陈寔便不顾他而自己走了,走后那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来客问元方:“令尊在家吗?”元方回答说:“家父等您许久,您一直没来,他已经走了。”那朋友便很生气,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丟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和家父约定在中午。到了中午您还没来,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那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拉他。元方进门而去,连头都不回。
听到父亲友人的谬论,元方冷静应对,说话层次分明,辩驳有理有据,把父亲的友人不讲信用、没有礼貌的问题清清楚楚地点出来,话虽不多,但都说到了关键点上,让对方惭愧难当,小小年纪,真让人佩服!
三、猴子抓背时挑出了什么
在课文中,宋庆龄答应教小珍叠花篮,这是朋友之间促进感情的方式。在猴子的世界,相互促进感情的方式是帮助同伴捉皮毛里的东西。
去动物园游玩的时候,我们会看到猴山上那些顽皮活泼的猴子吵吵嚷嚷,跑跑抓抓,龇着牙、咧着嘴,过着快乐的生活。咦,为什么有的猴子会把别的猴子身上的毛分开,睁大眼睛寻找,还把找到的东西往嘴巴里面塞呢?这是不是因为猴子们的健康习惯不太好,身上生了虱子,所以要拜托同伴来捉虱子解痒呢?
这可冤枉猴子了,因为它们互相捉的,可不是什么虱子,而是盐粒。这样帮助同伴找盐粒,既能促进彼此的感情,又能补充自己身体里流失的盐分,可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呀。
四、可以骗人的节日
在西方,有一个节日的风俗特别奇怪,它就是愚人节。这一天,人们可以恶作剧,还把那些被愚弄的人称作“四月的傻瓜”。
在愚人节的聚会上,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也就是菜肴的名字和实际不相符,比如,当揭开盖住“沙拉”的莴苣叶,才发现里面根本不是什么沙拉,而是牡蛎鸡尾酒;当端来“烤土豆”时,其实里面也不是什么“烤土豆”,而是甜面包屑和鲜蘑。等到吃过饭后,客人还可以从药丸盒里取“药片”来吃,不过,你一定已经猜到了,这可不是什么真的药片,而是盛放在盒子里的糖果。
在愚人节这一天,大家互相开玩笑,捉弄对方。在美国,素不相识的人也会指着别人的鞋子说“你鞋带没系”,以此来捉弄路人;在苏格兰,有人会悄悄地在别人的臀部贴上一张标签,标签上写着“踢我”;在英国,曾在愚人节放映过一部纪录片,讲述了“种面条的人”以及他们是如何从面条树上收割面条的。
如果你千防万防,还是不幸中招,就只好被周围的大忽悠和小忽悠们当作“四月的傻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