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见朋友晒午饭炸酱面,随意的捞面条也做得讲究,配菜近十种,黄豆、绿豆、炸制过的豆酱,焯好的豆芽、芹菜等,水萝卜切丝,整个辣椒炸过的油等等,非常诱人,这让正在吃工作餐的我情何以堪…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吧,也许是触景生情感叹简易的午饭,于是提出自己认为味道最美的捞面做法。
——洛阳老城土著传统做法。
我一本正经地说道:不用大酱,酱太遮味,会把所有生鲜味掩盖,除酱不要以外,其它的都可保留,再炒一盆土鸡蛋切碎,最重要的是调制出一碗老城特色的呛汁儿。
凉开水过面,浇上呛汁儿,蒜泥,配上青翠的新鲜时蔬,盖上金黄的鸡蛋,色香味俱全,在炎热的夏天吃起来清滑爽口,不油不腻,美得无法形容。
我自顾自的大侃特说的,隔着屏幕也不知人家什么反应,过后才想起人家本来晒得是炸酱面,难道人家不会做呛汁捞面?做得一定更有特色呢!
也许,我这样说缘于一种情结,对乡土烟火味的眷恋,也许每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会有这一碗捞面的情愫,是家的味道,是乡愁,是惦念。
刚工作时青葱一人,工作在城东而家在城西,因此几天才回次家,平时在街上、单位食堂或与同事们一起喝点小酒,单身狗一枚倒也洒脱,也常去同事家混饭,城东原著民多,民风纯朴热情好客,也遍尝了许多家的味道,虽然都是家常饭但也记忆深刻,甚至影响到我以后的饮食爱好,还有让人赞不绝口的回民宴,原来牛羊肉竟有这般多的做法。
那段单身时光也是很快乐的。
当时北大街还没拆,清明味的老房子很多,街两边大大小小的铺子,经年不变的摆设,特别是不起眼的小吃铺才有最地道、几代传下的本地味。
同事姓寇,寇家在北大街算是大姓,出过许多名人,特别在文化界,八十年代红遍全国的台湾影星冠世勋老家就是北大街的。另外,寇北辰、寇北锁等均是洛阳文化名人,许多知名传统店面的匾额都是由于寇氏之手。
寇兄好饮,当年也没结婚,于是常去他家吃住,因此对老城习俗有了些许了解。北大街住户的院门大多很窄一两米宽的样子,穿过昏暗的前廊里面别有洞天,一个院子套一个院子,"庭院深深深几许",木制房梁、立柱,一排排格子门窗,青石铺地。
许许多多,层层叠叠,老岁月的痕迹,数代延绵的烟火味道,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老城的家常饭,而最有代表性的肯定是捞面,洛阳人饮食中最常见最普通的饭食,亦是情感的承载。
记得一个酷热夏天的中午,下班后去他家,正好一家人吃捞面,呛汁捞面。
面条是自家擀的,边吃边下,一盆青脆的黄瓜丝,一盆金黄的炒鸡蛋,还有开水烫过的豆芽、芹菜等。这次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呛汁,味道全在这碗不起眼的汁儿里。
呛汁做调料用,制法我不敢乱说,大概是葱、姜、蒜及各大料先用油炸后用水急冲放醋,各家自有不同的秘籍,街上卖凉菜的关键就看呛汁了。
这顿捞面让我至今难忘,吃多少地方特色、山珍海鲜都已记忆模糊,就是这顿再普通不过的家常饭至今念念不忘。
也许,普通的才是永恒的,就像亲情平时淡淡的却是最难以忘怀的。
图文:沐伊原创,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