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杨绛

01

很多人成名之后说起幼年时期读书的事情,比较常见的开场方式之一就是:家里很穷,无钱买书,偶然间看见一本书,如饥似渴的读起来,读过之后很久还能够想起里面的细节,多年过去还能一字不差的背出当时读书的具体内容。另一个比较出名的开场方式是:书香门第,家中藏书颇丰,父母每天读书讲书,很小的时候出口成章,背着神童的名号长大。

我就不行。

一是目前我还没有成名,从目前这个情况来看,以后大概率也不会成名,既然不会成名,就不会有被采访的机会,没有被采访的机会,也就不会有种种与书结缘的故事,没有故事自然也就没有在很小的时候就出口成章或者过目不忘的传奇。

二是小时候家里确实比较穷,无钱买书,但就算有了钱也不会用来买书。真的不小心家里有了纸质的东西,大概率都化成了灰烬,因为小时候烧柴没有引火的,容易烧着的东西在一个孩子伙房的眼里都散发着不一样的光芒。

三是父母都是农民,爸爸据说是小学毕业,目前能认识不少字,去车站送他只用送进站就行不用送到车上。妈妈一天学没上过,除了一家人的名字、县城的名字,其他的一概不识。(但这并不影响她是一位女中豪杰)

小时候能够让我如饥似渴的事物大概有三种:食物、水、玩。那时候一放学就是玩,老师也没有布置过什么作业。到了小学四五年级,学业慢慢加重,才开始在学校上晚自习,一直到初中三年级之前我都没有看过教科书以外的任何书。大家经常说起的连环画、小人书,包括很多人开场白里的说岳全传,我都是后来读了大学以后才知道的。

我人生中的第一个课外书,是在中考前接触到的,那本书的名字叫《礼婚》,大概记得好像讲的是一个狗血的虐恋故事,细节早就忘了。第二个课外书是一套七本,讲周zongli的,只记得当时的书中说他家庭情况很不错,家里人都关爱他。第三个课外书是《穆斯林的葬礼》,这个是从一位语文老师那里借的,后来一直没有机会还给她。原因是她把书借给我之后就带着儿子改嫁了,我当时写的一篇文章《我的父亲》投稿到县城一个杂志社,还是她帮我改的,后来杂志社让发表,正好赶在去中考前一天,没时间去管就搁置了,我人生中第一篇投稿,就这样石沉大海。

第四个课外书是一套三本线装的《平凡的世界》,中招考试以后从一位英语老师那里借来的,在家里读了三遍半,读书笔记写了厚厚的一个本子。这部书后来记忆比较深刻,泛黄的纸张、轻微发霉的味道和北方农村夏天的燥热、雨夜晴朗以后的虫吟,它对我的影响直到今天还在。前几天跟朋友说起写文章的风格,提到非村伯乐说我感慨太多,人物刻画不够,我跟朋友说非村肯定喜欢陈zhongshi,不喜欢路yao。因为后者喜欢长篇大论的写自己的所思所感,前者就只是平述,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后来我在高中课堂上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时候,引用的都是《平凡的世界》中大段大段的独白。

不论在任何时代,只有年轻的血液才会如此沸腾和激动,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有过自己的少年意气,有过自己青春的梦想和冲动。
——《平凡的世界》

02
到了高中读书的环境依然不够友好,虽然有钱了,但是没时间。因为是重点高中,学习任务很重,每周日的下午有两个小时出去学校的机会,每月末最后一天可以回家拿一下换洗的衣服和钱。即便如此,我还是在高一高二读完了当时乃至现在都被称为世界名著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三个火枪手》、《巴黎圣母院》、《泰戈尔全集》、《罪与罚》、《简爱》......

读书的时间大概有两个,一个是上历史地理政治这种副课的时候,一个是晚上大家睡下以后。副课并不是不重要,主要是记性好,这些课大多背背就可以,不用耗费太多时间,因此上课时在下面偷偷看世界名著。晚上就比较辛苦了,因为有老师在宿舍门口蹲点,听到风吹草动就会进来抓人,当时经常有人因为夜里看寻秦记的漫画(雅夫人被赵穆压在床上,项少龙被困在床下那一段)被抓,因此只蒙着被子是不行的,还得时时留意门外的动静。

看得多了加上记性好,写作文时可就难受了,脑子里东西太多总想写出来。当时作文只要求800字即可,结果我每周写作文一写就是一周,人家周一当天就交了,我得周五才能交,因为写的太长了,每次都写一个本子!这种情况持续过两个月,语文老师实在受不了了,给我的作文批语是这样的:(128+76-39+54)×367=??!

我拿着这个评语去找她,我说“”老师你这是什么意思,我看不懂啊!”

语文老师看着我,笑了笑说“你写的什么意思,我也看不懂啊!”

“额...”我呆立当场。

“人家让写800字,你就写800字!”语文老师显然是发飙了,“你这个作文高考时怎么办?”

从那以后我的那些个世界名著就都被没收了。再有机会看课外书,就到了高中复读那一年了。那时候没人管那么多,只要成绩好,老师反而不管。那一年看过好些书,记忆深刻的一本课外书,《文化苦旅》。

这本书是从一个朋友那里无意中看到的,某个周末的自由两小时里几个同学约着一起出去学校外面走了走,她的手里拿着这本书,大家一边聊天,我浏览了一下,顿时惊为天人!对于每天只能背诵一些老师收集好的名人名句的我们,余秋雨文章里那种遣词造句的功夫非寻常可比!后面的一周里那本书就归我了,我每天晚自习前看几个章节,第二个周末没有出门在教室里窝着把书看完了。看完以后还不死心,第三个周末的自由两小时,我冲出校门外把学校外面大小的书店逛了个遍,逛到晚自习下课天已经黑透才回来,可惜的是,县城的书店大多卖的教辅书,卖纯课外书的很少,逛到后来也没有买到!回来后又把部分篇章看了一遍才恋恋不舍的归还了!

第二本是《上下五千年》,是在寻找《文化苦旅》的过程中看到的。之后顺着《上下五千年》看了几本汉唐的书,都是在书店里靠着书架看完的,并因此爱上了秦至西汉那段历史,很多典故还在后来考试的作文中引用,比如,赵子龙纸上谈兵,张良忍胯下之辱,韩信月下追萧何,樊哙大破七国之乱。

高考之后的暑假从朋友家借了很多书,也还是循着高中世界名著的思路来的,像《羊脂球》、《安娜卡列尼娜》、《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等,还看了一些历史方面的杂书,还跟邻居家一位爷爷学习了下象棋,真正是左手执书、右手执棋了。

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简爱》


03

那年去大学报道的时候包里带着一个小小笔记本,扉页上写着:
我们曾光着脊背走过大地,深知风霜雨雪的寒冷和烈日灼心的炙热,但这将使我们倍加珍惜人生的所有相遇。

大一基本保持了高中生活学习的习惯,当时住的是研究生公寓,一个宿舍两个人,室友经常陪女友出去,学校安排的课程又不多,于是经常性的一个下午宿舍都是我自己的。这个时期我从学校各个书店和食堂的临时地摊淘来好多原来想看而买不到的书。

《飘》是在这个时候看完的,与她一起的大概记得还有:《二十四史精要》、《羊皮卷》、《菜根谭》、《周国平全集》、《三毛全集》、《张爱玲全集》、《刘墉全集》,当然少不了的是补上高中心心念念的《文化苦旅》,顺道把余秋雨其他的像《霜冷长河》、《行者无疆》,路遥的《人生》也都一网打尽!这期间也有一些其他的杂书。当时学校流行写网页上的一种博客,后来就是QQ空间,我就跟着同学们把自己看的转化出来写了一些文章,如今大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有位宁夏的大哥笑话我,说我是高中写好的,来到大学里一天发一篇!现在想想,其实网络写文章这种事,很多年以前其实就已经有了。

大一后来就开始读金庸群侠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只有鸳鸯刀没看过,书剑恩仇录读了一部分,其他的都读完了,其中尤为喜爱《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和《笑傲江湖》,一直到现在其实还会拿出来读,读的多了,很多片段都会背了。

大一过完的时候买了一个台式电脑,书就没有多少地方放了,于是每周买了新书回来,还要想办法解决空间问题。那一年寒假结束从老家来到郑州坐火车回学校,在郑州图书城买了两本书《血色浪漫》和《亮剑》,在绿皮车的过道上一坐,一口气看到南京时已经到了后半夜,车厢里此起彼伏的鼾声丝毫不影响我看书的兴奋,以至于到上海下火车时,《亮剑》已经看完了!后来这两本书在我们系流传了两个多月,同学们传阅着看完还给我的时候,一个细心的女同学给两本书都包了书皮,上面还有淡淡的香气。

大二读书的方式跟同时期的许三多有点像,他是从A到Z排着读,我是茅盾文学奖系列排着读。大二读完了《无字》、《黄河东流去》、《尘埃落定》、《抉择》、《张居正》,《白门柳》读了一部分直到毕业也没有再看,《白鹿原》成了那一年的最爱!还记得那时候上海的雨水比较多,我在图书馆里或者宿舍里一坐就是一下午,人家是去图书馆借书,我是买了书去图书馆借位置。好多个华灯初上的夜晚,我撑着天堂伞,踩着上海的水汽匆匆回到宿舍区,脑子里想的还是书里面的故事。

大二读过的还有几本牛的不能不说的书:余华的《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当时还很年轻,看过以后记忆最深刻的是《兄弟》,主要被里面幽默荒诞的剧情逗得好长时间睡觉都在笑!还读了《莎士比亚全集》,原因其实是因为学习。因为学习了英国文学,老师总让背英文诗,还总是讲莎翁的那些经典,不读的话上课实在没有办法。还有《红楼梦》,读了一遍没有深入进去,后来连书也送给同学了。对了,还有《菊与刀》。

还有《基督山伯爵》。这部小说所呈现的故事已经被各种文学或其他表达方式传诵演绎,我只是想说,我好爱!

大三的时候读了《苏东坡传》,我最爱的书,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最爱的书!

后来还读了《京华烟云》,还有林语堂的一些散文,像《浮生如梦》、《人生不过如此》、《悠游人间》,还读了《围城》,因为《围城》还去读了《人生的边上》,还有《我们仨》。后来还读了易中天的品三国,还有他对封jiandiguo的分析,对财阀大家的透视。
大三还读了一些心理学的书,有心理学的教程,也有一些杂书,原因是有几个好朋友修的第二专业是心理学,我们经常互相串场!还记得的数目有:《天堂的感觉》、《应用心理学》、《相约星期二》、《少有人走的路》,还有一些讲义。

大三有几本比较牛的书一定要说下:《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这是一本牛到天的书!这套书一共两本,70多块钱一套,当时没钱买,借的室友的看完的,后来毕业多年后终于买了一套又看了一遍!还有《大国崛起》、《高盛帝国》,当然,还有我华的《万历十五年》,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经典!

大三因为选修哲学课程,还读了《中国哲学简史》和《沉思录》,都是牛到天的书。只是当时年纪小,读了也消化不了,这些书最近还在读,其实还是读不懂,年纪已经不小了,可能还是孩子心性吧,也许是没有深入思考,谁知道呢?!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苏东坡传》

04

大四就读了一套书:《明朝那些事儿》。那时候先是忙着考研,后来不考了又跑出去找工作,实在没有时间坐下来再看书,这套书其实是在手机上看完的。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这套书陪着我从懵懂却充满幻想和憧憬的大学生变成了朝八晚九的职场人。说是职场人,很惭愧,其实还像个孩子一样,天真。

工作稳定之后开始疯狂买书,工资除了吃饭和交房租,剩下的钱都买了书。这段时间看了《影响力》、《世界是平的》、《公司的力量》这些不再单纯文学的书,因为考试各种证件还看了很多辅导书。穿插着读了《何以笙箫默》和《微微一笑很倾城》,网络文学,一个很虐,一个很甜。

工作的第一年比较辛苦,工作之余读了今何在的《悟空传》、《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天下无双》和树下野狐的《搜神记》、《蛮荒记》,还有凤歌的《昆仑》、《沧海》,古龙的《楚留香》、《陆小凤》、《小李飞刀》、《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连城璧》,黄易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破碎虚空》、《大剑师》和一些小短篇,还有台wan作家孙晓的《英雄志》。当时据传: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直到后来结婚持续好几年一直在读的,除了金庸群侠,就是《悟空传》。薄薄的一本书,里面写满了不甘心和不屈服,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武侠梦可能遥远的无法企及,绝不屈服却能够真正让自己至少过得不那么委屈!这本书曾经让我在孤独的岁月里更加孤独,也让我在叛逆的时光里更加叛逆。

也许,那就是青春吧。

他曾经让我遍体鳞伤,有些伤口至今都还在隐隐作痛,有些因果至今都还在品尝着报应不爽。

但是,那就是青春啊。

后来生活和工作渐渐稳定,买书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基本上想看的书说买也就买了。工作之余后来读了《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苏菲的世界》、《白夜行》、《挪威的深林》、《月亮与六便士》、《刀锋》、《面纱》、《了不起的盖茨比》、《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活在别处》,还有《乌合之众》、《房间里的大象》、《黄金时代》、《沉默的大多数》等,还有看了以后后悔的要死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太宰治那牛上天的《人间失格》,后悔之余也无限感慨他这种存在,真是奇葩的人生,奇葩的书,奇葩的国度!很多书,像《追风筝的人》其实很早都已经读过了,印象中应该在大学里就读了,不过后来记不准确了。

这几年还读了《王阳明》和他的周边,读了中国四大传记剩下的《李鸿章传》、《张居正传》、《朱元璋传》,顺便把《苏东坡传》又读了一遍!

疫情时间读了《三体》和《世界通史》,很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和书籍。因为躲避病毒被隔离在家办公,却在办公之余读了让自己更加悲观的科幻和人类迁徙史。让人悲观的不是科幻和历史,而是沧海一粟的幻灭感。有人说,研究天文学的人后来很多人都信了Zongjiao,因为觉得人类无法创作出这么灿烂和神奇的世界!还有《动物庄园》、《1984》,很有幻灭感的人类争斗史和思想斗争史!

多年前读《阅微草堂笔记》、《纳兰词校笺》,读《人间词话》,古文的简约之美,韵律之美总让人欲罢不能。疫情过后,我开始读《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还有《唐诗三百首》、《宋词》和《古文观止》,前段时间在读《论语译注》,又买了一本《千秋一岁心》,算是慢慢回归古文经典。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史记》

05

后来我的书架上慢慢放满了书,新买来的书已经没有办法再正常的摆放,于是在书架上面又加了两个书柜,还是放满了装不下。再后来女儿慢慢长大了,书房成了她写作业的闺房,哎呀呜呼哀哉,她书没读多少,倒是今天放一个玩具明天放一个工具,最后把我的书往里面挤得不能出头!现在书架上放着的书,没读完计划再找时间的还有《资治通鉴》、《追忆似水年华》、《局外人》、《鼠疫》、《人生的枷锁》,还有好些个很有意思的以小场景折射大道理大背景大历史的书,像《叫魂》、《随机漫步的傻瓜》,哎,真想坐下来再看书啊!

回首自己这么多年与书相伴的日子,那其实都是自己平凡平淡的生活而已,仔细想想,并没有因为有书在,就会怎么样。就像每天都在喝水,水真的很重要,可是我已经感觉不到,因为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感觉不到不代表不存在。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曾经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遇到过的人。也有人说,读书就像提着装煤的竹篮去打水,来来回回,水打不来分豪,却慢慢把煤洗净,还你一个干净如始的新篮子!诚然如此。还有谁,比书更能够慢慢的影响你改造你呢?

最开始自主的读书是在中考之前,那时候学有余力,实在没事可干,老师又通情达理没有默守陈规,因此才有机会读一读课外的书籍。又因为运气不错,语文老师英语老师手边都有藏书,不但可以供给,还可以帮忙挑选。那时候学校的图书馆,其实就是一个废弃的教室改装的,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里面没有几本书,在它短暂的生命里,真正进去看过书的学生,就我一个!多年过去,想起那段岁月,还是要感激,感激那里开明通达的老师们,给我书,帮我改稿子,鼓励我不要局限在考试的小小世界。现在想想,我那些蹲在农村的课堂上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们,他们左手执犁,右手持笔,抬头仰望星河,低头亲吻大地,他们在理想的精神世界里遨游,也在残酷的土地上打拼。谁说黄土地上没有荣光,他们都是我的引路人,他们都是可敬可佩的读书人!

高中最开始的读书其实是随波逐流,小小年纪哪里知道什么世界名著,老师说是,朋友在读,也就跟着读起来。后来慢慢长大读了世界历史,见识了各个民族的文化,才慢慢懂得每一部伟大的作品的背后都有一段伟大的历史,每一段伟大的历史的背后又都是伟大的民族!当年不懂得,只能算是人云亦云,最后记住了故事的情节,背诵了很多的名家名段,高考的作文写的琳琅满目,用完以后在内心里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但即便什么也没有留下,却也在那些枯燥单调的繁重学习生涯里,给我的生活增加了几许不一样的风采,让我在单一乏味的考试之后,总有自己内心里一点亲切的念想。

到了大学时一下子扎进书的海洋,反而有一段时间是没有方向的——不知道该读什么,就像一个人穷惯了,忽然有一天有了很多钱,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花了。所以大一的时候还不小心看了一些说教的书,像羊皮卷、菜根谭。不是说这些书不好,只是不适合我。我后来很反感说教,更不喜欢读说教的书。记得大三时有一位计算机课程的老师,他讲课时从来不带课本。他讲的课,跟计算机网络都有关系,但跟社会时代更有关系,他讲百du的盈利模式,讲某些企业的运营逻辑,底层都是网络知识,表层却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也许年少的心总是喜欢属于自己的色彩吧,反正他的课很多人我们从来不翘,还有很多别的系的人也跑来听。多年后,据说,他的课上了上海的顶级课程,网络上流传着他的传说。多年以后南半球一个岛屿上,一位美丽的诗人用她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人生的道理有很多,但也充满变数和未知,好好努力比什么都重要,不要总把精力放在讲道理上,聪明的人,都懂。

大学里后来读书就已经有所抉择了。后来读茅盾文学奖系列是因为觉悟了名著背后的民族性,因此想更多的读一读自己的国家。很有幸的是,真的不虚此行。那些故事背后折射出的中华民族的柔性、韧性和绝不屈服的刚性、海纳百川的包容性,都深深的打动当时年轻气盛的我。故事里的人都是普通的平凡人,故事里的事都是身边发生的事,一群群平凡的人们,创造着不平凡的历史。他们在历史的河流中起伏跌宕,各自上演完自己的高光时刻就悄然退出舞台,让位给前赴后继一代一代的后人,继续前行。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民族性格,深深的浸润到你我的心中,无声无息的影响着你我的人生选择。你可能不会留意,但它一定在。

毕业以后读的书不再局限于纯文学角度了,金融的管理的思辨的逻辑的心理的,都有。这跟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关系,也跟自己想要前进的方向有关系。我这个人可能没有太大的野心,也可能是本来心就太软弱,总是像水一样。因此我读了很多温柔如水的文章,也在坚硬如铁的书籍里读出温柔如水的样子。但这也都只是一个方面,生活本身有多个方面,人的性格也在生活的挤压之下慢慢改变,可能是因为具体琐碎的工作,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点波澜。

我想,我只是在书中寻找自己存在的样子吧。

其实读书跟人生的道路可能是一样的,我活成什么样子,我就去读了什么书。我读了什么书,我也就活成了什么样子。

最近新买的书到了,我去楼下取一下,我兴奋的在快递堆里寻找,我满怀忐忑的打开,我小心的抽取外围的包装,我轻嗅着新书的芳香,我翻开油墨的书页,我看到熟悉的字体组合成崭新的故事,我迫不及待的跳了进去,我坠入了文字的海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世纪八十年代,普通家庭里能接触到的课外书籍非常有限,父亲重视孩子的学习和读书,给家里亲手打制了一个小书架,那是我...
    云逸飘飘阅读 424评论 5 7
  • 人的一生,会经过岁月的洗礼,让生命丰富,会因为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文化的沉淀,让灵魂丰满和高贵。 读书的妙处无穷无尽,...
    悦然花开阅读 616评论 6 7
  • 魏武帝曹操在《十二月己亥令》中曾叙述少年时的志向:“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春夏读书,秋冬射猎。”古人...
    画眉山居笔记阅读 372评论 1 3
  •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
    海月先生阅读 254评论 0 2
  • 每一本书每一段文字,都被赋予着一段情感、一卷内涵。每一个爱好阅读的人,无论他(她)是读字里行间还是一目十行,都会读...
    敢问姑娘芳龄阅读 283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