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读张德芬的书,被书上一句话吸引,因为没理解。
原文想不起,大概意思是:生活的状态是你自己造成的,最应该负责的是你本人——自我负责。
对于过去稚嫩的我来说,习惯性地遇事将责任往外推。看到要自我负责,很是不理解。
读了史蒂芬柯维的书,看到书上说人生的许多处境都是自我选择的。他引用了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著名观点,在大脑做决定前给自己留下空白期,思考后再做决定,我们在任意时候都有选择的权利。
随着阅历增加,渐渐有点儿明白,好像所有事情的确都是自己做的选择,工作不工作,接不接活儿,哪怕是如何看待发生的事情,我们也是有选择的。因此,我们才是对发生的事负责的责任人。
阿德勒说,“对于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把责任转嫁给别人,通过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来回避人生课题。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人,而是你自己。”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的阅读,让我对“自我负责”越来越清晰,将遭遇的责任推卸给别人,那是转嫁责任。我们潜意识衡量过得失。好似不得不做的决定,都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利益权衡后下的决定,并非没有得到好处。
譬如开学前接到通知,工作量有增加,接还是不接?表达不接也可以,如何表达?义愤填膺,还是平和表述?
假如选择不说,也是因为有权衡。
如何看待这样的事情,选项也不止一个。角度不同,思考不同,看待问题的心情就会不同。
“不在于被给予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
如何决策,如何看待,我们都是自己的负责人。
前一晚,朋友谈起有一次和爱人交流有误差,两人都不快。面对沉默,她最是不喜欢。于是,她决定晚上另居一房,“自己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我要,我也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那一晚面对爱人的来电问询,她平静回复,并且轻松度过一晚。第二天,心情平和地回去,再次和爱人沟通,两个人的误会化解了。
“我们是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我们有这种力量。”
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我们自己来承担。
如果孩子选择不学习这个决断带来的后果,成绩不好,无法上好学校,最终的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也就是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正因为觉察到了这种欺骗行为,孩子才会反抗。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信任这行为也需要进行课题分离。
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但是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是对方的课题。
如果不分清界限,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的话,那就变成粗暴的干涉了。即使对方不如自己所愿,也依然能够信任和爱吗?
关于自己的人生,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
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根本无法左右,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所以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
那么,人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的视线?
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你还不会进行课题分离,把原本应该是别人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
我们应该做的是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自己的课题,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首先要思考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冷静的划清界限。
阿德勒的心理学让人们卸下重装,向外抓转而向内求,自我负责,轻松上阵。
读一点儿心理学,真的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