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中,大意便是要求杨虎城的西北军以及王以哲的东北军服从南京政府的管理和调度,并且提出了对于西北军和东北军两个处理方案,让其任选其一,第一,东北军调到甘肃,红军仍在陕北,西北军让出西安,撤到渭河以北,中央军十二个团进驻西安,第二,东北军调到安徽,西北军调到甘肃,红军仍在陕北,西安仍然由中央军接管。
杨虎城,王以哲当即表示,先放张学良,再谈其他事情,并派东北军代表鲍文樾,西北军代表李志刚到南京要人,1月17日,鲍文樾,李志刚抵达奉化见蒋,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完全忘记了张学良没杀他的好意,笑脸过后,便把自己的爪牙露了出来,鲍、李二人先后见蒋介石两次,蒋均是与二人虚与委蛇,作势拖延,不肯放人,甚至还厚颜无耻地说是张学良自己不愿意回去。鲍、李二人无奈,只能来见张学良,张学良表示,东北军一定要团结,只有团结才会有办法。
与此同时,顾祝同所率领的准备进入西安的十二个团已经抵达潼关,杨虎城据关自守,不放顾祝同进来,二人列军对阵,气氛十分紧张,但谁都不愿意打响内战第一枪,1月26日,杨虎城派代表谢坷与顾祝同谈判,还是要求先放张学良回西安,之后顾祝同再进潼关,顾祝同则表示无论张学良能不能回来,什么时候回来,都跟自己没有关系,自己是奉南京的军令,驻守西安,并给杨虎城扣上了不听南京政府调度的大帽子。
西安城内,少壮派与元老派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尖锐,元老派建议先放顾祝同进来,再采取政治手段营救张学良,尽量避免与南京的军事冲突,而少壮派和西北军则是要求张学良回西安之前,坚决把顾祝同顶在潼关之外,尤其是少壮派言辞更加激烈,甚至提出要与顾祝同开战,逼南京政府放人。
王以哲,杨虎城,何柱国在与周恩来商量过后,决定同意南京政府的第一条决策,这样的布防形势,可以使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三位一体,互为犄角,对于抗战形势是非常有利的,消息一传出,再度遭到了少壮派的拒绝,而且态度非常激进,孙铭九代表少壮派扬言,也可以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跟南京政府打一架,只要打赢了,张学良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很明显这种发言完全是缺乏政治智慧的发言,也会让张学良西安事变的成果付之一炬,最后王以哲决定邀请兰州的于学忠到西安共同商定是战是和。
在王以哲看来,于学忠是东北军里除了张学良以外,军衔最高的将领,在少壮派看来,于学忠对张学良也十分忠心,因此于学忠的建议更容易被两方面所接受,但是所有人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于学忠虽然军衔高,对张学良也十分忠诚,但在东北军的资历较浅,他原来从属吴佩孚的部下,直至1928年才进入奉系,论资历,就连孙铭九都高过于学忠半头,资历浅压不住人,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于学忠的话,对少壮派有利,他们就听,如果不利,他们就可以不听。
1月31日,于学忠抵达西安,此时王以哲生病,会议就在王以哲的家中进行,会中于学忠因为资历浅,慢吞了许久才发言表示支持元老派的保守政策,先保住西安事变的成果,把顾祝同放进来,再派人到南京交涉,于学忠的发言令少壮派大失所望,2月2日清晨,孙铭九召集应德田,苗剑秋,刘启文,于文俊,王协一等36名少壮派军官到家中开会,会中,孙铭九应德田大骂王以哲,何柱国等元老派为了高官厚禄,背叛了东北军,背叛了张学良,于是一个罪恶的念头在众人的脑海中萌生,那就是打死王以哲,何柱国,扣押于学忠,然后由少壮派军官统军西安和兰州的东北军进攻南京!
二二暴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孙铭九派于文俊带一个连去刺杀王以哲,王协一则是率人打死何柱国,于文俊率部以出操的形势出现在王以哲的家门口,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缴了王以哲卫兵的械,于文俊冲入王以哲的房间,王以哲卧病在床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听于文俊说了句,“军长,学生对不起你!”(于文俊曾是王以哲教导队的学生)连开数枪,当即打死了王以哲。
王以哲,这位在九一八事变当夜,没有抵抗的东北军沈阳北大营第七旅旅长,长城抗战时协同傅作义,宋哲元痛击日寇的67军军长,为中共与东北军搭建桥梁的优秀将领,彼时东北军除了张学良之外的二号人物,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在一个小人物的手中。
少壮派的另一个目标何柱国比王以哲警觉,王协一带人冲入何柱国家中,却没有找到目标,原来何柱国自31日之后,就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于是不敢住在家中而是搬到了杨虎城的杨公馆,王协一带人直扑杨公馆,不料被早就等待在这里的杨虎城呵斥一番才退去,另外总部参谋处长徐方、副官处长宋学礼、交通处长蒋斌诸人,也在不知所以中被枪杀,此时西安城乱作一团,原来在前线阵地的刘多荃迅速带部队冲入城中,将于文俊击毙,并扣押少壮派干部,可惜的是刘多荃误以为为中共和东北军搭桥的高福源也是少壮派的人,从而将其诱杀。
国民党很快就知道了二二暴动,决定大做文章,中统特务和日方间谍趁机污蔑是中共派人枪杀了王以哲,从而赤化西安,一时之间各种对共产党不利的流言甚嚣尘上,此时还在西安的周恩来的处境十分危险!
但周公是何许人也,披荆斩棘一身胆,什么大风大浪没走过!绝境之中,周恩来破釜沉舟,面对满院子愤怒的东北军,亲自到王以哲的家中为其吊唁,并慰问王夫人,毛泽东,朱德也发来唁电致哀,特务们慑于周公威望与虎威,自始至终也不敢动手!
二二暴动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首先因为于学忠在东北军中资历较浅,无法起到领袖责任,东北军二号人物王以哲又被少壮派枪杀,三十万东北军群龙无首,直接导致东北军的第106师(师长沈克)、骑兵第10师(师长檀自新)、炮兵第6旅(旅长黄永安)、炮兵第8旅(旅长乔方)等大量部队直接投靠了蒋介石,二二暴动使得东北军实力大损,无法再对蒋介石形成威胁,蒋介石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处置张学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孙铭九为首的东北少壮派,是害了张学良。
内忧外患的东北军和西北军被迫接受蒋介石的第一条件,让出西安,2月9日,顾祝同率中央军进入西安城,此后三十万东北军被南京政府改编,缩编为6个军,分驻全国,一些部队因各种原因被取消了番号,存活下来的也被蒋介石逐步替换了中高层将领,由东北军逐步变成了中央军,只剩下一个空空的番号。
简单介绍一下当时东北军各支部队的结局——
49军军长刘多荃(1941年刘多荃上调,王铁汉担任军长),驻河南南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第一、二次长沙会战,1946年改军为师,王铁汉任师长,1946年王铁汉上调,郑庭笈任师长,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被我军全歼。
51军军长于学忠(1939年于学忠上调,牟中珩接任军长),驻江苏淮阴,淮安,七七事变之后,被调到山东担负海防任务,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豫中会战,1942年牟中珩他调,周毓英接任军长,1946年改军为师,同年12月在山东枣庄被我军全歼。
53军军长万福麟(1938年万福麟退职,由周福成任军长)驻河北保定,抗战爆发后归八路军朱德总司令指挥,晋东南打游击,后参加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鄂西会战,1943年作为远征军入缅作战,1948年53军于沈阳向我军投诚,周福成拒绝起义被我军俘虏。
57军,军长缪澄流,驻河南周口,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40年缪澄流投日成为汉奸,部队番号被取消。
67军,军长吴克仁,驻河南驻马店,淞沪会战中吴克仁牺牲,部队番号被取消。
骑兵第2军,军长何柱国,驻西安,曾参加晋北战役,忻口战役,豫南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豫中会战,1941年何柱国上调,徐梁任军长,1943年徐梁上调,廖云泽任军长,抗战胜利后被取消编制。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原东北军出了一位开国上将,原东北军53军,691团团长吕正操,一位中将,原东北军第57军111师333旅旅长万毅,以及23位少将。西安事变的最后,介绍一下东北军少壮派主要参与人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