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意在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弹力,知道生活中的弹力及相关应用,并借助橡皮筋的弹力作为动力来驱动小车,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发现橡皮筋伸长长度与弹力的关系,为下节课学习弹簧测力计做铺垫。
先提出一个课后个人的疑问:教材通过弹力驱动小车让学生发现橡皮筋受力不同长度会发生变化,是否可以先让学生利用橡皮筋产生大小不同的力,认识到橡皮筋伸长长度和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借助这一点去驱动小车,很容易想到通过缠绕不同圈数或者拉长不同长度来实现。
教后反思:
1、学生对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有些懵,更多的是想着弹射的方法来驱动,当然这也是一种方法,课堂上引导他们从考虑安全、稳定连续行驶的角度去思考方法,他们能想到把橡皮筋缠绕上去,然后让他们来说具体方法和操作。
2、组装橡皮筋小车。说起来很简单,一到动手环节就各种问题,虽然学生有自己说方法和操作,老师也进行了操作演示,但是仍然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操作。一方面可能是对小车结构不够清楚,一方面心里有些害怕橡皮筋松了之后反弹到手上。只能在课堂巡视时及时指导,增加实验时间。后面的班级这部分内容放慢了节奏,详细演示了,告诉他们关键的地方,会好一些。
3、缠绕不同圈数是由我规定的,但是橡皮筋缠绕过多或者使用太久会出现弹性减弱的情况,这就需要及时更换新的橡皮筋。实验过程中我选择的是长一点的橡皮筋,然后绑在车上让他们缠绕4、8、12圈,后来发现这样小车行驶的距离会很远,导致测量不便,后面又减少了缠绕圈数。
4、测量。课堂上使用的是五米长的软尺进行测量,上学期使用过,但是学生忘得一干二净,导致测量时错误百出,如起点终点不对应(他们很喜欢自己早早在旁边拉直软尺,但实际上小车并没有走直线)、测量软尺未拉直铺平、读数读不来等。后面在使用前专门进行了使用讲解,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了小车走直线和斜线的距离相同与否,会有很大的改善。读数问题,他们还没有去关注量程和分度值的习惯,我会反复问他们最小刻度一格表示多少,企图唤醒他们的数学。同时也为下节课弹簧测力计的看量程和分度值做铺垫。
5、计算平均值。学生数学上学习了平均值的求解,但是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小数,小数求平均还要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对很多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于复杂的数据我让他们使用了计算器(刚好数学最近也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