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万念俱灰。
“她的大部分痛苦,都是因为世俗谬见引起的,并不是因为她的固有感觉引起的”。
—托马斯·哈代
故事情节
再次重温了托马斯·哈代的成名作《德伯家的苔丝》故事发生在英国西南部的乡村,女主人公苔丝出生贫贱,父亲是乡下小贩,母亲是农场挤奶工。
父母贪婪愚昧、虚荣自私、庸俗浅薄,至使家庭长期挣扎于穷困潦倒的边缘,苔丝是家中长女,只读了几年基础小学,十四岁开始做工务农,并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
作者托马斯·哈代生于1840年,是英国19世纪末期的小说家和20世纪初期的大诗人,一生著有许多作品,被世人称为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让世界震撼的著名文学巨匠。
哈代公然对抗当朝上流社会的道貌岸然,把一个被世俗抛弃的失身女人苔丝纳入小说中的主角,并称她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从在乡村舞会上的第一次豋场出现,再到她丧生于绞刑架下,历时不过短短五六年,但她悲惨的遭遇却如此地惊心动魄。
根据小说考古家的考据,她应该是英国中古赫赫有名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后裔。
哈代在书中赞美被人唾弃的苔丝:“她的外表,漂亮标致,惹人注目”,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为他思想的“前卫”而叹服。
遇见恶魔 贞节不保
一个美丽、勤劳、纯朴、善良和坚强勇敢少女,却逃脱不了命运无情的捉弄。
苔丝屈从于父母的逼迫,忍气吞声地去农场主德伯家的养鸡场做工。
魔鬼德伯对苔丝的美貌垂涎已久,他多次引诱,并不择手段地奸污了他,种下了恶果,她痛不欲生,在那无奈被遗忘的角落,她私自产下一子,德伯残酷将苔丝推上了悲剧之路。
失身后的她,本可以忍辱嫁到德伯家,即可改变她家徒四壁的贫寒劳苦的生活,但苔丝不慕虚荣,却坚持宁可做那个令人看不起的、作风不正的“坏女人”,也不愿和令她憎恨的恶魔一起过无情爱的日子。
致命打击 悲剧重现
她朴实的像一首田园诗,但不是所有的善良都能被上天眷顾。
她在德伯家惨遭不幸后,所生婴儿又因患病医治无效不幸夭折,苔丝离开了那个令她伤心的地方,又遇见了彼此倾心的牧师的儿子克莱。
苔丝不顾父母的反对决定要嫁给克莱,在新婚之夜苔丝向他讲述了她的遭遇以为能得到谅解和同情。
但安琪爱的只是圣洁的她,眼里更容不下一粒沙,于是他陷入了深深痛苦之中。
他绝望、颓废,精神受到极度打击,之后他选择了逃避,安琪儿的离开,使苔丝的悲剧再一次上演,他给苔丝带来的苦难更加致命,使她的生活雪上加霜。
她向自己发问,贞洁这个东西,一旦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吗?如果她能够把过去掩盖起来,她也许就可以证明这句话是错误的了,有机的自然都有使自己得以恢复的能力,为什么唯独处女的贞洁就没有呢?—作者 托马斯·哈代
苔丝幼小心灵受到巨大创伤后,那种无奈和自我挣扎,展示了她性本善的一面。
随后的苔丝离群索居,默默承受身心受创的痛楚,思想上离经叛道的变化也日益增长。
苔丝第二次离家,与克莱前隙冰释,再次相爱并决心与之结合,直至她历尽波折,亲手杀死德伯与克莱潜逃,潜逃途中又与克莱绸缪,如果她死去,他再娶她的妹妹为妻。
苔丝的不幸,是她所处经济、政治和阶级地位使然。
她一直试图挣脱束傅和对世俗偏见的态度,是从怀疑到否定,直到反抗,最后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女性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苔丝的形象,是哈代塑造的最好典型,也是英国文学宝库中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一个纯洁无知少女,她遭遇了暴力的欺凌,饱受社会的歧视,无力于抗争,最终被所爱之人抛弃,成为可怜的牺牲品。
除了她自己而外,没有人关心她的存在、遭遇、感情以及复杂的感觉。
苔丝奋力反抗,以及不甘堕落、在世俗偏见中苦苦挣扎的勇气可歌可泣。
世俗之见 上流集权社会
而亚雷和安琪儿,这两个男人在苔丝的悲剧命运中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自己又是悲剧的当事人。哈代立足于发展,最后使这个人物发生了
其中富商亚雷是资本主义小资产阶级遗留下来典型的代表,集钱权富贵于一身,却生性放荡。
作者讽刺地批判了那个时代,穷人阶级和弱势群体的正义无处伸张,贵族却能逍遥法外的现象。
他犯下了天理难容的罪孽之后,却想通过加入宗教宣传正确的信仰来洗刷自己的罪孽从而赎罪,但他所有的伪装和努力都是徒劳的。
当然他再一次遇见苔丝时,他心中被激发的情欲暴露了他所有虚伪行径,作者对这些现象的批判是无情而大胆的。
哈代立足于发展,最后使这个人物发生了改变,安琪儿,他自己又是悲剧的当事人。更是对世俗成见的大胆挑战。从安琪儿整个形象塑造来看,他也真实自然,具有特定的时代色彩。
他虽出身于牧师家庭,但思想开放,不崇拜教条主义的宗教信仰,朴实无华,厌弃都市繁华生活,宁愿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也不甘做平庸的牧师,力图掌握各种门类的农业技术,以便实现自己的理想。
人性的弱点和社会世俗偏见
他追求爱情的完美是忠诚和唯一,还有他对感情的责任心和神圣感,他在女性的贞操问题上保持自己的道德至上的态度,他不自不觉地完全顺从了小时候所受的教育,变成一个成见习俗的奴隶,导致他永远地失去了苔丝。
人生旅途,我们能够不去理会世俗的偏见,却无法逃离琐碎生活中的是非恩怨。
我们要用一颗善良的心,看世态万千,方能消除偏见,在平和中获得快乐。
齐凡齐商学院书评写作课 第四篇 2062字 累计1615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