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本书的作者杨卫平老师,是郑州市第十九中学的语文老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老师,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班主任,全国著名班主任。河南教育新闻人物,已出版多部作品。
书中的插图是她的学生榕麟和梓妍给她画的画像,每一幅画像背后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会感受到故事中充满了浓浓的师生情谊,以及杨老师那朴素的教育理念,还有她对待生活的阳光、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
开学第一堂课,她是这样开场的,“孩子们,你们的火眼金睛一定看出来了,我这个语文老师比其他老师年龄大很多。可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你们,理解你们,陪伴你们,我已经悄悄地给自己减龄。从今天起,我和你们一样大,我也是12岁哦!”———这是多么可爱的一个人,拥有多么纯真的童心,才会有如此的想法。
我在羡慕杨卫平老师被学生温暖地爱着的同时,也钦佩杨老师对待学生耐心宽容,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也是不疾不徐,宽厚仁慈。她用几乎每天更换衣服成就两个小画家的梦想,更是成就她自己,是师生的相互成就,是教学相长。
书中有很多我喜欢的金句:
1.放慢飞奔的脚步,等一等认真赶路的孩子吧。让孩子带着思想去成长,比拼命考出好分数重要100倍。当然好分数与有思想,二者不冲突不矛盾,不对立,可以完美融通,合二为一。——前提是,我们要有“三心二意”,对工作有诚心,对时间有耐心,对学生有信心,懂得教育的真义,懂得孩子的心意。
2.做智慧的、快乐的校长和老师,乃是生活和时代需要的最美。
3.我认为教育可以有适当得体的惩罚,但惩罚不能太过严厉,以至于伤了人的尊严。惩罚,用起来简单方便,但也未免流于草率粗暴。教育该是适宜温暖的生活,它需要我们花时间慢慢唤醒人的心灵,滋养人的心理,把自己变成一个温暖的陪伴,而不是暴躁的说教者。
4.学生不管处于哪一个水平,他都是学生,我应该给予他们相同分量、相同质量的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孩子最终长成什么样,就交给时间吧。只要我们唤醒了他们成长的愿望、信心和动力,我们就算得上是良师益友。
5.培养孩子,培养自己,都和养花是一样的道理,还是要用爱、耐心、信念来帮助和促进人的成长。我敢说,关于人的成长,以长远计,以终局计,没有比爱、耐性、信念更好的“吉祥三宝”了。
6.我常常想,惩罚固然能起到鞭策、警示作用,但唤醒、激发、宽容、鼓励、托举,是比惩罚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教育方式。即便是慢一些、难一些,我还是愿意选择建设,而不是批判。
7.孩子是需要培养的。给他们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及时检查落实,允许学生有反复,还会有效果的。教育是慢生活,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只可盼望循序渐进。孩子浮躁,老师可不能急躁,躁到一起就会爆炸。坏情绪只会把事情办砸,好情绪才会使得整个成长的“场”形成良性循环。
8.只有允许孩子出错,才能培养他们求知的愿望,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一切都正确的,那不是孩子,是木偶,是机器。我要培养和陪伴的,不是机器与木偶,而且活生生的人。
9.贵人言慢,高人语迟,沉默是金。有些话,少说半句,就是智慧,就是情怀,就高出一个境界。
10.我们要善于捕捉孩子的成长。每个进步的孩子都值得表扬。表扬有“三忌”:忌浮夸,忌敷衍,忌空洞;表扬也有“三要”:要言之有物,要指向具体,要实在诚恳。这“三忌”“三要”,我称之为“三三制”。
11.一个善于发现他人优点并真诚赞美的人,过的不会差。
12.现在的孩子,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的成长更加立体、多元了。我们不能以老眼光看“熊孩子”了。“熊孩子”也是有正能量的。
13.把成长权交给孩子,把成长交给时间,教育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动人的故事。
14.教育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日子,时光里却又流淌着永不枯竭的爱与和谐。
15.做教师,与孩子为伍,本该永葆童心,有着始终如一的少年感。我希望以后做得到。
16.一生与孩子在一起,善待孩子的错误,也是善待自己。
这两天,当我心平气和,在教育中尝试不急不躁,善待学生的错误,善待出错的学生时,我真的不那么生气了。
无论是陪伴自己的孩子还是学生,我都需要这样的警钟时时提醒自己,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放慢脚步,静待成长,善待孩子,就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