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这是《金刚经》上,佛陀的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提出的问题,由此而产生了一部《金刚经》。
初识《金刚经》,完全是被王菲空灵的声音所吸引,这是我接触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佛经。当时觉得,佛经原来这么优美,可以让我们浮躁的心得以清净,重要的是文字也很浅显。后来,上下班路上听王菲读经,晚上睡前,自己也会读一遍,觉得其乐无穷。一个月后,竟然能背诵了。惭愧的是,不解其义。慢慢的,佛经,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虽然不理解,仅仅是爱好,又开始读《心经》,《坛经》,《无量寿经》等大乘经典。直至遇到上师释净空老法师,才跟着他老人家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今天忙完家务,又读了一遍被我搁置已久的《金刚经》。字字句句,活活泼泼,含义无穷,有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自己也回到了三千多年前的舍卫国衹树给孤独园,与佛陀的常随弟子们一起,静静的聆听好学的须菩提尊者与睿智的佛陀之间的讨论。
须菩提尊者非常可爱,可能他没有午休的习惯。看见世尊“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他就“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提出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何住,如何降伏其心的问题。世尊很慈悲,完全恒顺众生,放弃准备的午休,为须菩提尊者开示到:“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是的,太精辟了,一句话已经回答了,而且非常圆满。世尊告诉他,就像尊者你刚才一心想着发问的那样,心就已经住了,你也降伏自己的心了。正如净宗一样,你问他这个问题,他会回答你“阿弥陀佛”,有可能你不知所措,但他的确回答你了,而且实实在在,圆圆满满。不过在这里,须菩提尊者示现的阿罗汉,明显不明白世尊的意思。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须菩提尊者本人是毫无疑惑的,他这样示现完全是慈悲的表现,代众生请法。我们知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所以,佛陀的很多弟子都是久远劫已经成佛,倒驾慈航,来帮助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的。世尊在《梵网经》上给我们透漏了消息,说他老人家来娑婆世界示现成佛已经是第八千次了。所以我们周边一定有很多佛菩萨,只是我们心太粗,不认识而已。
那么对于我们凡夫,对于处于修行路上的人,心到底应该如何住?应该如何降伏其心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心。那么什么是心呢?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告诉我们,心有三种:肉团心,缘虑心,灵知心。其中,缘虑心就是分别执著心,即八识五十一心所的妄心。灵知心是真心,也就是六根的根性,即见闻觉知。我们知道,真心是不生不灭,无处不在的,非精神非物质。而妄心就是真心在一念不觉下产生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唯识所变,即是妄心现的相。所以,真妄一如,性相不二。正如古人所说,以金做器,器器皆金。
再次,我们要肯定心不可得。这里的心是前面所说的妄心。因为真心本定,不存在“何住”和“降伏”的问题。我们现在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真心迷了,迷在了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是非人我,名闻利养里,变成了妄心,所以才动荡不安。佛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妄心,就是有为法。梦幻泡影的东西,当然是不可得的。佛在《金刚经》上告诉须菩提尊者:“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知道,禅门有个公案,是二祖慧可与初祖达摩的故事。慧可还没有开悟前,去拜访达摩祖师。在门外跪了好久,达摩才出来,问他有什么事。慧可答:“我心不安,求祖师帮我安心。”达摩说道:“把心拿来,我帮你安。”慧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告诉祖师:“觅心了不可得。”达摩告诉他:“与汝安心竟。”慧可当即就开悟了。为什么?因为他明白了,心不可得。既然不可得,哪还有不安的问题呢?
最后,降伏三大类烦恼。我们凡夫,总是被三大类烦恼缠绕,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和无明烦恼。我们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就不应该执著,应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在破四相的基础上进而破四见,即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没有了执著,即对人事物没有了控制,占有,对立的念头,那心就清净了。然后以清净心照见万物,像镜子一样,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夹杂自己任何的看法想法,能够处处不分别,那心就平等了。我们这种观照自心的功夫应当时时警觉,时时能够提的起来,时时保持正念,那么邪念自然就污染不上了。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这就是降伏我们的无明烦恼。
如此受持,我们便能降伏其心,使其安住于正定之中。功夫再次提升,便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这才达到了究竟圆满的如来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