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节精彩的班会观摩课,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台下的老师和学生,台下近千名观摩的班主任,各得其乐。
这个班级的学生是某名校的六年级学生,班会主题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老师的一个问题抛出,学生们发言踊跃,个个争着举手回答。一说就是插科打诨,仿佛老练早熟的演员,类似于“成就别人的善良也是一种善良”的心灵鸡汤频频出自这些不满12岁的孩子之口,如果不是亲眼见到,真是难以相信。
后来听说,这个班的学生有很多是少儿戏剧班的。
难怪,把课堂当舞台了。
那堂课的某些“金玉良言”乍一听,好像还不错;仔细一分析,却什么也不是。观众越多,气氛越好,他们的表演欲越强。有个小男孩因抢不到麦克风而唉声叹气。这样的班会课,在我看来,顶多是群口相声,比的是谁的话好玩动听,而非启发学生思考,净化心灵。
一节课下来,大家记住了那个口齿伶俐的单口相声小男孩,忘了主题,可能连老师本人也忘了开班会的初衷。这节观摩课怎么看都像是事先排练过的,否则不可能这么环节紧凑,说唱皆宜。师生均乐在其中,看似熙熙攘攘,却又没留下什么。
班会课现在被归入教育中的德育课,德育课究竟要上些什么?这么多年了,公开课依旧是表演课,现在更把德育提前排练了。
关于观摩课,我小学时还经历过一件很诡异的事。
很清楚地记得,1997年某一天,班上一部分同学被通知第二天不用来上课了,通通被安排去一家旧剧院看电影。不明真相的我们雀跃不已,后来听说是因为上级教育领导来视察,为了达到办学的合格人数,每个班必须抽走一部分人,这些人就安排去看电影好了。据说这是学校领导绞尽脑汁想的。很不幸的,我当选了;幸运的,那天剧院没老师看管,我呆不住就提前跑回家,跟小伙伴们在胡同疯玩了大半天。
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依旧在表演。依旧在为满足某些人的自尊、面子,在进行众多的弄虚作假。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以后能指望他们制造一个没有三聚氰胺的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