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前想后
我想还是该讲我此时此刻的观后感道出
或许此刻才能真正表达我看完本书的一个切身实际的感受
反正我已经因为此书无法入眠了
痴迷于古书籍的海莲小姐偶然得知一家位于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思与科恩”书店。因为购书而认识店里的人们和他们故事中的男主角弗兰克。(至于若有人看到我的观后感而对《查令十字街84号》感兴趣的,那么内容就自己去看吧)
人生逢得一知己则足以。说到底海莲和弗兰克的认识是一种难得的幸运。可这幸运之中却又有些小遗憾。遗憾的是相逢知己却终不得见。
从书中来往的信件可得知,海莲一生未嫁(我是这么认为的),但却有弗兰克陪伴其长达20多年直到弗兰克走到生命的尽头,最后连弗兰克去世的消息,海莲或许也是最后一个得知。
说不清海莲和弗兰克之间的情感上升到何种阶段。至少我知道海莲是依赖着弗兰克的。多次的催书过程中,或许更期待的是得到弗兰克的回信。虽然双方未曾透露过任何情感的信息。更多的是祝福感谢以及书单。但是这满满20年的书信却自然而然的表达些海莲对于弗兰克的深厚感情。先前不能理解的“不打扰是我给你最好的温柔”似乎在这本书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懂海莲是否真的因为经济的问题而屡次无法赴约纽约。或许她并不如书信中的样子大胆而勇敢。或许她深知对于弗兰克的情感绝不仅限于朋友。或许如若她赴约纽约,就无法继续保留这份难能可贵的书信来往,也无法给予弗兰克最好的温柔,也许这也将给弗兰克带来不幸。所以海莲选择即使在生命中留下遗憾,也不愿打扰弗兰克,这是一份浓烈而伟大的爱。
而熟知海莲的人非弗兰克所属。他又何尝不懂海莲呢?或许他对于海莲也有着同样深厚的情感。但弗兰克是个严谨的人,又超级富有责任心,这样的男人又岂会辜负家庭?所以至始至终弗兰克也未曾来到美利坚去看望海莲。而在弗兰克病危期间也未曾向海莲透露过什么,直到病逝也是在弗兰克下葬后的一周才由秘书告知。我想这是弗兰克临终时的嘱咐吧。当然我现在如今还无法理解这样的做法。说怕海莲伤感吧,我想无论海莲何时知道都定将悲痛万分。而唯一的可能或许是弗兰克并不希望海莲参加自己的葬礼,至少海莲接触到弗兰克的最后一幕不会是一具冰冷的尸体。如果第一次相见便是这样的场景,那么相见不如不见。弗兰克或许想为自己在海莲心中留下永恒的美好记忆,因为他曾希望在海莲的印象中自己比照片上的帅一点。
而最后,海莲圆了弗兰克所想要的结果。弗兰克也在海莲的心中树立了他想要给予海莲的形象。要我看来,其实这本书最后隐藏最深的或许叫做——成全
如此这样想来倒也觉得圆满。写到这里,与我开始编辑时的感想有极大的转变。从最初因为觉得是遗憾而深感心塞无法入眠,而现在写到这里。我倒觉得这是圆满的结局。弗兰克用他的精神陪伴了海莲20年,或者他们相互陪伴了对方二十年。而同时两个心思细腻的成熟的大人是最懂爱的。他们爱着彼此,却又不扰乱彼此的生活。在这聒噪的世界里,为彼此保留一份恬静。至少他们在精神世界里是一体的,是一对的。所以如果有人看了此书为他们感到遗憾。那么不妨再深入的细看一遍,你会发现,海莲和弗兰克早已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永远的在一起了。
从来未曾发现自己如此细腻过。这是我的第一份书评。而它也会让我更懂得所谓的“情”为何物。或许将来的我的心会因此变的更加柔嫩而细腻。
好了。心理没有遗憾了。完美和不完美其实或许是可以画上等号的吧!
晚安,我的《查令十字街84号》
晚安,我的海莲
晚安,我的弗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