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之人以何为生存的落脚点?无外乎追逐利益,大至国王宰官小至平头百姓,无不在世俗勾画出的利欲之网中苦苦挣扎,援引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一段话,“人的欲望,当然有他正当的欲望,如果没有正当的欲望,人类社会也不可能延续。但是导致社会上的种种负面现象出现,往往都是人的欲望得不到控制,或者人的过度欲望变成贪欲。”作为高知凡夫,莫言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欲望的存在,但他对贪欲的否定由需引起警醒,正是对利欲过度的追求,社会上才会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乱象,邻里间的言语斗争以至伤及性命,国家间的斗争以至生灵涂炭。
那么,我们有没有去细细分别一下,为什么我们需要马不停蹄地追求利欲的实现?追根究底是为了“我快乐”,“我家庭快乐”,”我国家人民快乐”。。。。。。我们先产生了欲望,接着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对某件事有了染爱,我们的心黏着在上面,我们有着强盛的抓取的力量,我们想种种办法去实现它,这过程中也可能会涉及许多可说不可说的阴谋阳谋利益纠葛,最终,实现了这个目标,然后获得短暂的快乐,接着,欲望趋使着我们有了新的目标,我们又开始新一轮的追逐。这是一个简化的以利欲为驱动的模型。基于错误的认知,我们把利欲的实现作为自我存在的价值,但是并不是这样的,《佛遗教经》中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尤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犹不称意。”我们的快乐应该源于知足而不是欲望追求,追求欲望所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不稳固的,因为基于利欲的话,很快就有新的欲望出现让我们不快乐不安乐,正如一句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如果人人都少欲知足,勇猛修习,那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可能是这样的吧,“何时从草起,着衣霜湿重。以粗恶饮食,于身无贪着。何时我能卧,树下柔软草。如诸鹦鹉绿,受现法喜乐。”亦或是这样的,“我等不贪生,亦复不乐死;一心及智慧,待时至而去。”
愿吉祥悦意,菩提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