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比较放纵,尤其在读书上,已经很长时间没染指了。平时上班情有可原,周末肯定有时间吧,恰恰相反,周末不是追剧就是跑步,读书有点荒废了。
昨晚下的决心,今天开始不再一味耽于享乐,远离手机,除了刷刷头条,写写简书之外,不再碰它。
上午去益友看了场电影,《人生路不熟》,叫兽易小星导演,剧情就那样,诙谐幽默有一点,个别场面还比较煽情,给7分吧。
看完电影,商场里面转了转,一楼看了看苹果手机,还有一位小姑娘敲架子鼓,又在海信那儿看了会大屏电视,时间到了11:40,上课五楼去吃呷哺呷哺。
可能她没休息好,累了,嫌吵,也可能更年期了,容易生气。就为了我说了句点餐时间有点长瞬间变脸,经过安慰,还好给面子吃了几口,一会就提前撤了回家。我则留下来大快朵颐,味道真不错。吃完慢悠悠下楼,骑上电动车回家,路上凉风阵阵,真的很惬意。
你以为我会生气?哪能呢?老夫老妻了,相互都能理解。况且从内心里觉得是个事儿但不大,不用安抚解释道歉,当天就没事儿了。
中午严格休息了不到半小时,起来就开始读这本张宏杰的《曾国藩传》。
370页的一本书读了大概三分之一,120页。
原来度过唐浩明的小说,这次读张宏杰的,感觉不一样。张更严谨,直接引用史料,可信度高,杜撰和发挥的少。
趁着新鲜劲儿,写点读书笔记。
现在读曾国藩,意义就在于他给了我们提供了一种“中国式力量”,从个人成长角度来说,更是我们的精神榜样。
曾的爷爷曾玉屏,爸爸曾麟书,都是五六百年的农民家庭,从来没出过一个秀才举人或者进士。
曾国藩生性倔强,屡败屡战,光秀才就考了七次,放到现在的高考,估计也无人能出其右。他爸爸更牛,连续考了十七次才中的秀才。
这孩子虽然愚笨,但善于思考,善于吸取教训而且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付出超人的努力之后,终于在23岁的时候一举考中,之后一路开挂,举人进士连续成功。
知道清朝考个进士有多难吗?录取比例是千万分之4.8,比万一还难的多。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是“尚拙”,靠笨功夫取得成功。比如读书,这句读不懂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就连以后打仗也是这个特点,它自己总结就是“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这人年轻的时候和咱们差不多,刚到北京当官,绝对的社牛,浮躁坐不住,爱交朋友,爱串门,爱聊天,也爱开玩笑。但由于有了名气,为人变得傲慢起来,说话虚飘飘的,不实在。当然,有一个他觉得是缺点但实际算人之常情的,就是好色。为这事,他在日记里无数次骂自己,乃禽兽也。
关于写日记,曾国藩开始于1839年,他29岁的时候,坚持了一生。我从45岁才开始,比他晚了15年,虽然朝闻道夕死可矣,但咱们与圣人的距离就是这么拉开的。
其实写日记最重要的就是反省自己,而不是流水账。这一点我表现很明显,有时也反省,但写了以后还犯,有时也很苦恼。
在自我管理上,他得益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第二就是朋友多,看他日记,经常交往的就有一百多人,这一点我自愧不如,平生不爱交友,个性还自私。第三就是背后有穆彰阿等人的支持和欣赏,这里面也包括最高领导者道光皇帝的青睐。
这里详细说说他的自我管理。他给自己规定了12条标准,直到现在仍然很有借鉴意义。
罗列一下,大致有早起,静坐,读书不二,谨言,保身,写日记,练字,写文章,夜不出门等等。其实这些大家做到真不难,难得是坚持如一。
曾国藩的高光时刻,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以一介书生创办湘军,并且一战成名,长沙之辱与湘潭大捷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年,他44岁。
事后他感慨说,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多。
想想确实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