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当初为什么来一线城市吗,是不是想享受发达城市的丰厚资源。比如:良好的教育条件,发达的商圈,夜晚的灯红酒绿……
可当你真正来了以后,每天都是996和无尽的加班出差还有喝死不偿命的应酬。
单身还好,有了家庭你就不得不为了事业拼死拼活,最后得了腰间盘,得了颈椎病,得了偏头痛,得了高血压和高血脂。
这里虽然工资高,可开销也很大,高额的房租,衣食住行哪一样都是钱,你比不过当地的土著。
他们手握几套房,根本不指着工资过活,房租和房产是他们的真正收入,同时,他们还瞧不起努力生活的你。
混的还不错的掏光了父母的积蓄,欠下银行高额的贷款,最后在这个城市安了一个家,住在本地人看不上的郊区。
歧视也分等级,市中心的瞧不起郊区的,郊区的瞧不起外地的,周边的瞧不起偏远的。
我们无形中和这个城市签下了“卖身契”,从此精打细算每一分钱,衣服不买贵的,想要出去旅游对比一家又一家平台,为了省下更多的钱,给孩子用在教育费用上。
我们的神经越崩越紧,可我们也是人,比他们更努力生活的人,有时候静下来问自己,这样值得吗,想想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
对于家乡人来说,去往城市的等级是父母炫耀的资本,可我们为什么而活,为了成为别人口中的应该变成的样子吗?慢慢的我们把自己也丢了,我们从心里不爱这个城市,可“卖身契”已签,我们离不开。
但我们是真正的离不开吗!我们有问过孩子吗,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喜欢这里吗!孩子说不来也听不懂本地人讲的语言,他们最后到底可以真正的融入这里吗?我们不知道,我们在她还未成年的时候代她做了决定。
如果有一天孩子也遭受到我们遭受的“歧视”,她的心会不会受伤。
于是,我们开始渴望“慢生活”,我们想去田野,想去小渔村,想离开这重压之下的一切,我们花费重金带着一家老小找到一个三四线的城市去体验“慢生活”,其实就是我们老家的那种生活。
而在这里被冠以“心灵的港湾”“静修”“放空”等各种头衔。
这是为了什么,舍近求远?活在别人眼中的自己?为谁看,你又有多少观众。
我们费尽心思的让孩子留在这里,待她成年呢,她可能疯狂的想要离开。因为这里的爱太少了,每个人都忙于拼搏“事业”。
人情冷暖,为己自知。
几十年的房贷是“枷锁”,稳定的工作是“枷锁”,学区房是“枷锁”,升学率是“枷锁”,婚姻是“枷锁”。
我们给自己套上一道道枷锁,离不开,动不了,喘气都困难。
当抛开这一切的时候,好自由,真轻松,前所未有的舒适。
我可以去草原策马狂奔,我可以去拉萨跪拜祈祷,我可以去海边肆意玩水,我可以站在山顶对天空呼喊。
我要带我的女儿去这些地方,让她知道除了那里,哪里都可以是“家”,天地那么大,我要带她一一走遍。
带她去最南边的邮局,给自己邮寄一封感谢信,感谢自己可以看见,看见如此不同的天地;感谢自己可以听见,听见流水瀑布的歌唱;感谢自己可以触摸,触摸湿湿的土壤和毛茸茸的耗牛。
当然,可能有人原本就享受“高压”的生活,这让他们充实快乐。
但如果你想离开了,什么时候都不晚。
再多的枷锁也拴不住我们的双脚,脚长在我们自己身上,想去哪里我都可以去。
如果是你呢,选择“慢生活”还是“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