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向而立之年,回首过往,遇到很多困惑与难题,惹人笑,惹人恼。时间久了,不免会偶尔思考思考,这一路上所有发生的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为什么。漫无目的的思考,有时会陷入思维的泥沼,更加困惑。这时,应该有人来指点迷津了。一方面是出于让自己早日从思维的泥沼中抽身,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想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有条理有高度有内涵,偶然看到的一本灵修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走入了我的视野。
其实,之前自己对灵修界的感性印象都是故弄玄虚、煞有其事、小题大做,甚至是满面伪善、胡说八道。毕竟自己作为资深理工女一枚,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一向秉承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思想意识方面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多年,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瑰宝也是崇敬之至,对那些伪科学还是颇有防范之心的。
看过《遇见未知的自己》之后,对于自己过往的认知还是形成了一定冲击的,当然,这书既没有颠覆我的理工思维,又让我的思想更进一步,这算是一本让人比较舒服的书。理工思维对于智商的崇敬是“术”的方面,应该再考虑提升一下情商,考虑一下“道”的问题。
你是谁?
关于你是谁的问题好像比较难回答,可是先回答一下你不是什么。
我不是我的身体,我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每时每刻都有老细胞死亡和新细胞的诞生,我此刻的身体与上一秒相比已经有了很多变化。
我也不是我的情绪和思想,情绪和思想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情绪是人对于某件事某个人的即时感受,经常会使人暂时丧失理性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人的思想或者想法也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可是我们却很少怀疑自己思想的正确性。对于某事物,会产生三种看法,一种是我的主观看法,第二种是别人的看法,第三种是客观现实。我的看法和别人的看法都是基于某种立场产生的,非常有可能是片面的不全面的,这两种看法达到客观现实是比较有难度的。
我不是我的身份,职员、女儿、爱人、朋友,是标签,是社会关系外加给我的。基于对身份的认同,人会有角色扮演的需求。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我要表现自己是个合格的员工。我是一个女儿,我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但是有时合格的员工和孝顺的儿女这些角色扮演有时会与内在的自我相冲突,与真我相矛盾。我们在世界上扮演的种种角色会遮盖我们的真我。我们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会影响别人和我们之间的互动。
那么,我到底是谁呢?你考虑过自己究竟是谁吗?有没有一个内在的真正的自己存在呢?到底什么才能真正的代表我呢?
书上说,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这是我们在婴儿时期曾经拥有的,是我们的本质,我们热切的追寻它们。
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有位哲人说过,太多人追求的东西如果不是因为若是我不要就会有人抢,他们早就丢弃了。人这一辈子是自己的,是自己过给自己的,干嘛要追求别人喜欢的。所以,不禁要经常问问自己,我现在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吗?再降低一些要求,是自己需要的吗?如果这一辈子我做的事情都是别人希望我做的或者别人向往的喜欢的,那我不就是给别人过的吗?我这一生岂不是很可悲吗?
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
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
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知觉的见证。
以上是书上的观点,我倒是觉得,真我或许是那个内在最核心的本我,可是,所有关于我的一切,我的身体我的情绪我的思想还有我的表情我的工作我的家人我的外表我的个人资产,是不是都可以往“大我的”筐里放进来呢?因为那些事物都可以从一定侧面来定义我,所有这些事物共同组成了现在这样的我。
相对论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是不是也可以有“大我”和“小我”的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