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期奇葩说,这一期奇葩说的辩论主题是:“我不合群,要不要改”?正方的观点是我不合群,我要改。而反方的观点是我不合群,我不要改。正方分别从合更好的群体可以使人变得更加优秀、合群是“the right way”,通过合群可以使我们的境界提高,进入无我的境界、合群不是让你合所有的群,而是要加入适合自己、让自己感到舒服的群这三大方面阐述“我不合群,我要改”这一论点;而反方分别从不合群可以保持自我、不合群是个人选择,无关对错、不合群是敢于遵循内心所想、敢于表达观点的体现,不合群是表面孤独、合群了才是真正孤独这三大方面阐述“我不合群,我不要改”这一论点。看完双方的辩论后,我觉得双方的观点都各有可取之处,接下来,我想从我个人角度出发,谈一谈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1、合群与不合群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具有绝对性。
合群与不合群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存在绝对的合群与绝对的不合群,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举个例子,在我们学生时代,班级女生总是会分为两类,一类女生开朗健谈,和谁都能很容易的打成一片。而另一类女生,总是默默无闻,不抢风头,在班上存在感很低。对于性格开朗的女生群体来说,在班上总是默默无闻的女生对她们而言是不合群的;但对于性格相对内向的女生群体而言,性格开朗的女生对于她们而言也是不合群的。所以说,合群与不合群,只是相对的,并不具有绝对性。
那我为什么说合群与不合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呢?因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小时候性格活泼的小孩可能在求学过程中因为日益增加的学习压力而变得沉默寡言,不喜与人相交;那些在社交场合一直是焦点人物的人可能因为未来遭遇的某一变故而退出曾经的社交圈,变的不太合群。相反,有的人曾经可能不擅与人交往,但他在日后可能因取得某项成就而使他总是处于社交中心,变得合群。因此,合群和不合群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世事的变迁,我们个人境遇的变化,曾经合群的人,未来可能不合群,曾经不合群的人,未来可能会变的合群,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合群与不合群只是外部环境给我们的评价,要学会客观的看待它。
这个世界很大,群有很多,你合了他的群,未必就合我的群,你在A群的处事方式和行为规则也未必适用于B群。合群与不合群,从来就没有一个判断标准,它只是多数人与少数人的斗争。对于多数人而言,有少数人未按照他们这个群体的方式去说话行事,那么这少数人就不合群,但此处的不合群,也只是不合多数人的群而已,这少数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方式,他们本身就是一个群。而且如果有一天,这少数人慢慢发展壮大,变成了多数,那曾经的多数在此时也就变成了少数,曾经的合群在此时也就变成了不合群。
所以,合群与不合群只是外部环境对我们的评价,它只是评价,不是真理,这个评价是会变的。如果一旦被别人认为不合群我们就要改,那我们到底要改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会不会改到面目全非,既做不成别人,也做不成自己呢?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我觉得“我不合群,我要改吗”?这个观点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合群与不合群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合群与不合群,它们无关对错,只是选择而已。我们需要客观的看待外部环境给予我们的合群与不合群的评价:如果不合群让我们感到孤独,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那我们不妨找一个群,试着融入进去。或许有人会问,那我性格内向,融不进去怎么办?方法很简单啊,这个群融不进去,那就多找几个群融入呗,世界这么大,我们总会遇到志趣相投的人,总会有个群适合我们。
如果合某个群可以使我们获得成长,那也不妨尽力一试。不管结果怎样,只要我们认为值得,我们努力过,起码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留遗憾。相反,如果合某个群使我们倍感不适,我们也可以选择独处或者换一个群啊,总之,真的没必要因为所谓合群与不合群的评价而苦恼,选择你认为正确的,坚持你认为值得的,如此而已。
3、无论你性格内向或开朗,无论你被认为合群或不合群,都请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对他人保持最大的善意。
性格内向的人,只是比较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而性格外向的人,他们只是更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接近自己而已。性格内向与外向,只是外在表现形式的差异,并不是判断一个人内在好坏的标准。
在社交中,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我们可以稍稍主动一点,向别人释放自己的善意,给别人一个了解我们的机会;对于性格外向的人,在和性格内向的人交往时,我们可以多一点耐心,在对这个人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再决定要不要和他做朋友。性格外向与内向,并不存在优劣之分,群体毕竟还是由人组成的,与人相交,最重要的是用心维系关系,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真诚,至于合群不合群,也就那么一回事而已。
如果大家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可以移步微信公众号:“人间烟火二三事”,会不定期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