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星期四,光大子悦非暴力沟通读书会延后一天,我们又相聚在温馨熟悉的光大银行二楼会议室。
这样读书好像成了一种习惯,带着轻松的心情来,彼此有某种默契,简单寒暄后,开始进入读书环节。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第六章《请求帮助》的“请求与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以及本章的“小结”。
时隔四天,我来写这篇随记,眼前浮现出当时的场景~
记得燕子恍然大悟地说,哦,人家这个沟通的目的,是连接啊,我以为学了这个,就是可以让别人的行动符合我的意愿的,看来,这个方法,是用来改变自己的啊!
那时,我感到的是真诚、率直和喜悦。
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 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P76)
关于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与说话者的言语、口吻、态度、发心有关,与听话者的理解、过往经历有关。
我想强调的是,“请求”只是满足说话者的愿望(需要)的一个途径或方法,当对方说“不”,并不意味着,说话者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
如果说话者自己的需要足够清晰,同时明了,自己为自己的需要负责,他可以探索其它途径去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执着于对方的“YES”。
想起来一句话,貌似是大师说的,“一切不以连接为目的的沟通,都是在耍流氓”,呵呵,话糙理不糙。
以连接为目的的沟通,是关切地倾听对方,是真诚的表达自己,围绕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四要素,同时阐明自己的解释体系,了解对方的解释体系。把双方都看作是鲜活的生命个体。
以连接为目的的沟通,就是非暴力沟通,就是爱的“语言”。
张老师讲到在美国及新加坡的一些见闻,讲到她喜欢的“财经夜读”,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张老师讲了一个故事,两个登山者,不同的选择,完全不同的结局。利他者,利他利己;利己者,反失己。我由此想到“我是演说家”节目中,一位研究中非关系的博士生李连星,在作非洲记者时的见闻和感悟,他用非洲的一句谚语精炼表达,“独行快,伴行远”。
我也听到安迪说过,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晓军描述了女儿周末回家时,拉着妈妈的手由衷地说,“妈妈,这时你才是我的好妈妈”,这是一个青春期女孩对妈妈的甚赞啊!晓军说,她开始读书后,自己觉得生活有了很多可喜的变化。
我的感慨:真的是,自己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桂花香留意到我们有的人读书的过程中,在翘二郎腿,要结束的时候,她特意补充,说这个动作会影响健康,请大家留意。温暖善意,点到即止。我接收到的是一份浓淡适宜的爱。
骊姐脸红扑扑的,她的开心在于,接到女儿的电话时,她可以静下心来,听女儿说了。读书会即将结束时,几百公里外的女儿下班了,打来了电话~
我仿佛看到了爱,像涓涓细流,在流动。
12月13日(星期三)下午2:40~4:50
光大子悦非暴力沟通读书会继续,第六章《请求帮助》,从非暴力沟通实例“劝好朋友戒烟”开始
欢迎你来!来读书,来表达,来倾听,来结伴前行,来互相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