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还没有从上个月的经历中回过神来,又是形色匆匆到了九月末。只是回首,又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很明显,手机里的照片是我出去经历的印证,可又似乎在另一个时空里。但再细忖,确实又走了很远的路。
九月,似乎又是上下两阙又相连。
上阙不是秋老虎,是延续了夏季的酷热。岗位上,也只能一手拿着纸巾或汗帕子,才能抵消些许汗流夹背的尴尬;也一次次地比较往年时光里的天气,不得不相信沸腾时代的“莅临”…下阙里的秋高气爽,有点让人猝不及防,就那么突然地到了。早晚的凉风,中午高悬的太阳灿烂,有些许温度,但不再灼热,夕阳余晖下,晚霞布满西边的苍穹,让你一次次地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它。白云依旧,一树树的栾树花开带来了秋的气息。
相连的空隙,又是一次次地浓浓的烟火味。以前,总会想着去探一家家新店,可每次就像开盲盒,总在踩雷与不踩雷间穿梭。可自己鼓捣的不一样了,因为只要是心里愿意,总不会有大的失衡,也就有了好几次的宴请与每日的清欢。可能蒸炒才是一顿饭的灵魂,因为前期的备菜和后期的收拾确实有点让人恼火。而随着时间的沉淀,内心好似又有不一样的感受。毕竟,只有前后串联在一起,才能是一个整体。不只是菜色的翻炒,中间的切洗涮,其实,也藏着你对前来吃饭之人的诚意。
视频里一次次地对话,会让你感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会让你赞叹艺术的力量;会引发你思考,也会让你感受大自然的灵气与神奇…看了近期的圆桌派,三人行,十三邀,话题很广,与生活,与我有近的,但也有远的,远的不止是距离,还有生活的阅历厚度。帧像一段一段,总是会想起那个“隐居”的智者。无论是圆桌派,还是三人行,他的超脱,他的见解,他的诚意…感人至深,好似至灵山深处。圆桌派幕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对我来说,这是最艰难也是最感动的一期,因为陈其钢老师是拖着久病之身如约前来……”陈其钢老师两片肺叶早于12年前就已被切除,近几年,他又被癌症所困扰,他自言“最近状态一直不太好”,但还是带着一个有过滤功能的空气净化器,践诺而往。除此以外,他还是一个失独的父亲。他诉诸过往,他求学之路上来自陌生人的温暖,艺术求索路上的考验…可能正是这些体验与中国骨子里的文人精神,让他成了他,让作品与他合为一体。两次的谈话,可以感受到他状态的起伏,也可以感受到他的隐忍与坚毅。人生不过大梦一场,最终悲喜同源。但速朽的,终将化为尘埃;不朽的,自会熠熠于历史的长河。
间隙里,又重读了三本书。乡野之趣,淳朴之美;两个故事,指向一处;她的自然,她的野性,她的细致,让她值得被偏爱…也终于开始了不同的阅读类型。《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不止是哲学问题,也让我重新回顾语言思维与行为的关系;《佛像的历史》又将我的思维拉到了北方的石窟与寺庙,遗憾与对下一次的出发并存。
期期然,体验迎风下骑车的乐趣,体验石榴红茶与味蕾的碰撞,体验漫步下放空思绪的空白,体验琳琅满目商品带来的漫乐…
终不负生活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