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乎上有位网友提出如下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愿意来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的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
在家踏实过日子难道不好吗,听说有些城市的年轻人基本都走光了,是不是这个社会体制的原因使大家的价值观都扭曲了,才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周一的早上上班打开手机就看到这个话题,让我不由内心一颤,我想起了去年发生的一件事情和前段时间回老家的一些经历。
因为感触实在是太深了,我估计我会写很长。中间难免夹杂一些个人观点和感情。
去年的正月十八,表弟来深圳找工作。可是不到三个月,他就辞掉这份他来深圳花了两个多月才找到的工作回老家考公务员去了。
整个事件发展好快,小姨前一个晚上给他打了个电话,说老家的事业单位招考有编制的公务员,让他回家报名。他第二天从平安银行辞职了,由于仍在试用期,马上就获得了批准。
于是,他买了当天晚上的火车票回去了。整个过程从下决定到执行完毕用了24小时不到。可谓是行云流水,雷厉风行。
表弟走了,我心里不得不说是有不少的失落的。酸酸的,说不上是什么心情。
我想我已经习惯了生活中有亲人,还有旺财;当然如果叮叮还在,就是两条小狗和四个人一起生活。这让我感觉到有力量,有温暖。
每次下班回去在夹杂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氛围中让自己自由切换语言,就好像让自己在传统与现代的生活方式中自由游走一般。
表弟爱吃辛辣,重口味,刚来深圳的湖南人都是这样的口味-就像一年前妹妹刚来深圳的时候一模一样。
还记得表弟是2012年7月大学毕业的。小姨担心他没有工作经验不好找工作,就安排他在他老爸的水泥厂上班。
水泥厂的生活清苦而枯燥,不能上网,对于沉迷了多年网络游戏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大挑战。
当时他最大的盼头,就是趁着每两天陪我老妈去采购果蔬肉食,或者陪他老爸去购买生产材料,开车到江口这个小县城,把差事做完,空余时间一头钻进网吧。
这个情况,小姨深深觉得有必要把表弟送出来深圳工作,成长历练。
也许是太久没有跟表弟近距离接触了,他比我想象的还要宅男。每天的乐趣就是宅在家上网打游戏。
在我和妹妹的严厉督促下,他每天抽两个小时上网投递简历,到后来,我这个从未去过人才市场的人也亲自上阵陪他去跑人才市场。
每每有面试,总是陪他模拟练习,多番交代注意事项。兜兜转转,在一个做金融的小公司上了一个星期班,因为不习惯每天穿正装的生活辞职走人了。
随后接到平安银行的面试电话,成功拿到了offer。本以为,表弟会安心在深圳待下来,稳定后谋求新的发展机会。恰在此时,命运又来了一个大转折。
和许多离开深圳的年轻人一样,表弟刚来深圳时也是希望在这里有所作为,心里甚至希望好好发展的,能不靠自己的父母在这个城市立足。
可是残酷的现实把他单纯的想法和最初的那点勇气和信心消耗殆尽。于是当家里人伸出橄榄枝的时候,他就马上抛下这里的一切果断选择回老家了。
是的,不得不说,刚来深圳工作的年轻人,没有经验,没有资历,是很辛苦的,不说别的,光是每天上下班挤公交或者地铁就够呛。
上下班高峰交通拥堵非常严重,地铁和公交都会堵到让你怀疑人生。
可是这又有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经历,才会让我们把柔软锻炼成坚硬,把软弱变成坚强。
跟老公聊天时说起,我说其实真的有点不太理解,表弟吃住都在我家里,他只要负责自己的交通和午饭就好。
按理说,压力虽有,但肯定不大,只要安心工作,一步一步总会好起来的。老公说,就是因为他没有直接面临生存的压力,所以不上进。
我不由想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2007年初我来到深圳,身上只有不多的1500元,生存的焦虑让我在下火车的第一天就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
当时的手机也坏了。花了一千买了手机和手机卡,剩下的500大洋陪我度过了我在哥哥家寄住的三个星期。
那个时候为了省钱,经常早餐和晚餐都在小摊上买一块钱的“土掉渣”烧饼,还经常自我安慰说“保持苗条身材”。
当是时我才大病初愈,每每拖着疲惫的身躯早出晚归的到处出差。直到一个多月后发了第一次工资,情况才有所好转。
后来在老乡的帮助下,我在工作稳定后重新租了房子,告别了寄人篱下的生活,而后来我分两次还清了老乡借给我的5000元。
那段来深最初的艰苦日子,让我每每在打退堂鼓的时候勉励自己,坚持下去。
深圳是个神奇的城市,包容性极强,她不问你的出身,学历,不会鄙视你家庭条件,只要你努力,真的。
所以,表弟回家了,去接受家人给他安排的工作和命运。据说老家共有八个单位招考80多名带事业编制的公务员。
用老家的话来说,笔试就是考学生,面试就是考家长。一个手眼通天的“能人”私底下向我小姨打包票,25W全包—考试只是走个过场。
25W,单算经济账--如果每个月工资是2.5k, 一年收入2.5X12+1W奖金,也就是4w的收入。也就是6年的工资是白干的。
一个人有限的工作年限也就是差不多30年,5分之一的时间里没有赚钱。但失去的仅仅只是这些么?
从个人成长发展来说,这6年的时间正是一个人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代,体力处于黄金期,像一张白纸一样,未来充满各种可能。
一成不变的生活中会消磨殆尽一切的热情与激情,天才也会变成平凡人。
最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连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都要靠父母去赐予,而不是靠自己获得,以后的人生还如何自立,如何有资格对父母的安排SAY NO?
刚刚过去的春节回了老公家也回了自己的老家,这之前已经两年没有回家,心中十分牵挂。
所以,我早早在心底规划好了回家的行程。家乡属于三线城市,经济上并不是落后太多。
但回来后的我还是很不习惯,公共秩序基本不排队,服务人员没有服务意识,在老公家的安良百货shopping,买真美诗的鞋子,两个售货员自顾自聊天,顾客来了基本不闻不问;当我看到心仪的款式问颜色,问码数她们却一问三不知,试穿时要催好几次才拿来右脚的鞋子,还一脸的不情愿;
想起在深圳逛太阳百货,只要你眼光在某双鞋子上逗留了超过3秒,笑脸如花的营业员马上会热情招待让你试穿,即使最终没买也会有一句彬彬有礼的欢迎下次光临。
在摆酒迎宾时一下午没有吃东西的我忍不住肚子饿偷偷吃了一颗费列罗,一时走不开的我就拜托一旁正在拖地的服务员帮我处理一下糖纸,(其实垃圾箱就在转角处)却遭来她一记白眼与一句小声的“神经病”,这真让我有要投诉的冲动。
这本来是服务员的分内工作--要知道这并不是在大排档或者小饭店。
老爸在家里请客吃饭,包厢点菜时按照1288元的标准下单,却连一个菜谱都没有提供--答曰会按照点菜的价位配菜,最终连几个主菜都见不到。
想起在深圳的西贝西北菜,或者普通的粤菜馆,那里的服务员时刻准备为你提供贴心的服务,帮你斟茶加水,然后给你的手袋加上一个防盗套,饭前提供热毛巾给你凈手,吃饭时给你斟换骨碟。
这个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在很认真的生活,认真的工作。对比之下,于是,这个时候,开始对家乡有小小失望。
首先,是没有合适的工作。
我是学英语专业毕业的,专四专八证书齐全。家乡能有用武之地的不过就是英语老师。
可是我的性格火爆,追求快速交付,是不适合做老师的,别误人子弟才好。
做外贸吧,家乡地处内陆,别说做外贸出口了,就是连进口都做不了。
和我有同样困扰的肯定有不少人,任谁也不愿意多年的寒窗苦读无法一展心中所学。老家能给人提供锻炼的平台委实过少,加上资源匮乏,信息不对称,思想观念的守旧,公共秩序和民主意识的落后,在择业环境上的确是不如人意。
其次,能力是个屁,人际关系和家族势力基本就是一切:
妹妹曾经在老家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了六年。当时某位亲戚是一把手,把妹妹弄进去上班,刚进去时签了合同,进去后慢慢找编制转为正式工。
上班就是管管考勤打打文件什么的。而其他新来的非编制临岗合同工,拿着全机关最低的工资,干着没完没了的活。
大部分拿到编制的,日复一日的工作就是游戏,吃饭,睡觉,聊天,上网。在这种机关单位,你有能力,那你就多干活,没有能力你就混日子。反正月底大家拿的工资一样。
再次:你的仕途完全是巴结和拍马屁,而周围的人都劝你说: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
领导换届时妹妹的工作还没有搞定,单位里盛传某位副局要接替我舅舅的位子,有一次妹妹去上班忘记带办公室钥匙,看门的老头居然要我妹妹出示工作证件。
尼玛,每天上下班哪天没有见到她?! 后来单位里由于两个副局斗得你死我活过火了,我亲戚又连任一届一把手,大权在握。
此刻看门的老头儿(原谅我用这样的字眼,对这样的人实在无需太客气)对我妹妹的态度完全变了,每天早晚跟我妹妹笑着打招呼,老脸能笑出一朵菊花来,让我妹妹哭笑不得。在这样的单位工作连个看门的门卫都如此势利,见风使舵,捧高踩低。
当妹妹辞去这样一份工作时,爸爸妈妈不止一次又一次扼腕叹息,妹妹无从辩解,反而责怪妹妹年轻不懂事,我不由三观尽毁!
过年回家时,表姐不止一次抱怨:临近年底上面来人检查抓得紧,都不敢随意翘班或者早退了,平时4.5点下班的要等到6点才下班。想想就汗颜啊,我等哪个不是早九晚六干满八小时。
你必须承认,这就是小城市的工作现状,你努力上劲根本没用,因为,谁该受到重用和提拔就是领导说了算,人脉和后台就是一切。
之前提到了我表弟,你以为我表弟家条件很差,日子过得很拘谨,所以才南下深圳来打工?那么你tooyoung too simple~~
我表弟其实算的上是一个富二代了。我小姨父科班出身,对水泥的制造工艺,质量管理甚至是设备维修无一不精通,年轻时经常被邀请去县里几个工厂修理设备,保养机器,技术精湛,人品和口碑都很好,只是因为没有后台,在单位竞选副局的时候,意外落败,输给了成天只知拍马溜须的某位一把手领导的亲戚。
于是,当年的小姨父毅然停薪留职南下广州闯事业去了。
时隔十年,姨父早已经是功成名就,也许是这段经历造成的阴影使然,也许是家族观念过于根深蒂固,即使是身家丰厚的他仍然希望表弟能找份安稳工作,回到县城做公务员。这真的不是我家的个例,是几乎这座小城所有人的价值观。
然后就是爱攀比,讲面子。
逢人两包烟,一包用于对外,放在胸前口袋里面,都是“芙蓉王”之流;一包对内,放在裤子口袋里,充其量就是一包软“白沙”。
而嫁女儿,娶媳妇更是盲目攀比。回家去看,背驴牌的阔太,穿Chanel的美女满大街招摇过市,也难怪这几年淘宝卖假货卖山寨货卖仿大牌货的小店生意火爆。
最后,所有人判断你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公务员。
而这个公务员真的有那么好么?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主流思潮对公务员这个群体又爱又恨---许多像表弟这样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都不惜削尖了脑袋往这个体系里钻。
对此我表示无感。不然不会在大学毕业半年的时候辞掉了以前在一家地级市三甲医院院办的工作了。
存在即合理,特殊时期的特殊国情造就了这个特殊的群体而已。
我是家族里的一个异类,我整个家族妈妈这一辈的父辈全是公务员体系,更有舅舅姨父进入一县的核心权力体系,所有比我年长的哥哥姐姐们全部在体制内,民政公安税务质检安监教师系统----所以我辞了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全家都表示不理解。
在我家长辈看来,我等是在外面打工一族,漂泊无依。而在家里工作才是所谓的正式工作,有单位的,不用干活却旱涝保佑,安稳无忧。
公务员,不用纳税,享受高福利以及种种退休后的待遇。所以每年我历经春运的艰辛回到老家过年的时候,家里的长辈总是用一种特别同情的眼光打量我,而哥哥姐姐们总是特别散发出一种莫名的自信。
记得我2007年回家过年的时候,我表哥说他单位又涨工资了,拿到手有差不多2000元了。然后问我说你每个月现在多少钱呢,我老老实实的回答他说七八千的样子吧。然后我表哥就什么也不说了。
第二件事就是过年回家时家人问了我很多问题,诸如你们单位给你买社保吗?那春节回来请这么久的假扣钱吗?搞得我一下子哭笑不得。
我实在不懂何为正式何为不正式?而我又该如何解释给家人,深圳是全国最低工资最高的地方,是全国社保执行的最好的城市。
别人我不知道,可是在我们公司,节假日3倍加班费,晚上加班有额外工资,茶水间有免费咖啡红茶饮用水,洗手间始终有纸巾供应,而且各种制度严格执行—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严格按照正常报税工资购买,从不玩AB帐。
工资一如既往下个月7号以前发,遇到节假日还提前发放。年假,婚假,产假一应俱全。
所以我有时甚至觉得那些一心觉得做公务员最大最好的想法就是一些见识少的人的片面观点。
里有一群,是一大群三观基本一致的亲戚,茶余饭后的话题就是谁家条件好谁家孩子收入高谁家女儿嫁得好。
包括我的老爸老妈,每次家庭聚会,谈到我在外面的工作生活,父母总是一脸伤心,仿佛我在外工作就是一件让他们抬不起头的事情来。
我就不明白了,我寒窗苦读,考上了大学,挣到了学费,找到了工作,我自食其力,养活了自己,我为何要感到羞耻?!
用我哥自己的话来说,我一个月工资抵得上他半年工资,我父母又为何要觉得我的工作低人一等呢? 我勤劳守法,按时纳税,工作上进,笑容真诚,待人友善,为何爸妈觉得我不如在老家工作的兄弟姐妹体面呢?
其实如今我的家庭经济状况,在近几年全家人的努力下,日子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拘谨。
很小的时候,老妈做生意,老爸年纪轻轻就是有实权的领导。到中年时期因为老爸所在单位企业破产,老妈生意失败,一度使得家庭经济捉襟见肘。
即使在我爸妈已经有一个比较富足的晚年时,即使我已经自信到无需用语言来证明时,都无法改变家族的观念。他们认知的观念根深蒂固,无比强大,我几度落荒而逃,至今选择在外工作,也逼得妹妹走投无路,只能乖乖回家服从安排。
认识我和我妹妹的都知道,老妈为了让我妹妹回老家,承诺给我妹在怀化买房买车,并为了防止她找不到工作而不惜重金买门面。
即使如此,老妈仍然千方百计托门路拉关系送她进机关单位。甚至一度给我妹妹安排去湘运公司上班,每个月拿着菲薄的薪水,只求“稳定”二字,被我妹妹严词拒绝。-
--至此我已经三观尽碎!!其实我知道,原本两个世界的人,他们看不懂我的内心的想法,他们没有经历。也许我也不懂他们的良苦用心。因为他们一直固执的觉得,在外面打工即使2W一个月,还是抵不上回家乡做个公务员拿3K一个月。
和许许多多聚居在“北上广深”的青年一样,春节过后候鸟似的返回了工作的地方。
如今的我就生活在纠结与矛盾当中,尤其是在刚回家过完年这段时间尤其突出,一方面父母日益年迈,离开他们十几年生活的我,如今好想在父母身边生活,用我成长多年所懂所悟陪伴父母共享天伦。
另一方面,我实在不适应家乡的生活和氛围。因为我知道,我永远不会为了升职而去拍领导马屁给领导提鞋子;我无法成为自己原本最看不起的人,我在机关单位永远没有前途。也许正是印证了那句话:到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是家乡。
朋友劝说,“父母在,不远游”。
你以为我不解亲情,为了一点钱放弃家乡到1000公里以外的城市拼的昏天黑地,看不到父母日益的年迈,就是为了回来过年聚会的时候喝着咖啡笑着告诉你我收入比你高?
你说我虚荣我自私我价值扭曲?与那些小城市里每天混吃混喝溜须拍马的事业机关单位相比,到底是谁才是价值扭曲的?
那些放弃了家里安排的安逸生活去北上广深打拼的,都是有理想有希望的孩子,都是“中国梦”最好实现者,都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各个领域改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