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关键在人。抓住乡村人才,为人才创造“施展拳脚”的天地,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吹响“集结号”,引入人才“活水流”。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国家发展如此,乡村工作振兴工作亦如此。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渴求人才、爱惜人才。乡村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要敞开大门不拘一格,充分汇聚各方人才,按需引才。要爱惜人才,为乡村人才打造属于他们的“舞台”,充分给予人才“施展拳脚”的空间,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让干部有技可施、有的放矢。实行“轮岗制”不断加强人才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试岗”实现“一个萝卜一个坑”,让人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熠熠发光。
拉动“警报铃”,强化人才“初心牢”。乡村工作复杂繁琐,需要有耐力有韧性的干部人才迎难而上,如何让干部人才守望初心、不负使命俨然成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必修课。乡村工作人才本就不可多得,各部门需通力合作帮助新任人才筑牢“初心”意识,强化思想教育、廉政教育,防止人才走上“歪路”,扣好从政的“第一颗扣子”。另外,不能只负责把人才“引进来”就不管不问,还要保证人才“留得住”。通过畅通晋升渠道,推动人才“能上能下”,适当的关心关爱人才,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动态跟进人才干部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其解决生活、资金、工作上的种种困难,留足发展空间才能让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自我。
弹奏“实干曲”,推动人才“百花开”。“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各地要坚持“人岗适配、人事相宜”的用原则,练就用人“手艺”,要将干部人才之“能力”转化为乡村发展之“动力”。在用人方面充分考虑个人能力、综合实力、自身优势等条件,将人才放在是适配度高的岗位上。实施更加完备的人才政策,掷地有声的激励机制,解决他们在子女入学、家属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以人才活力激发乡村振兴活力,让各个领域的人才都能“百花齐放”。
唱响“互学调”,助力人才“百事通”。人才强在理论,百姓强在经验。打通互相学习的渠道,既能让引进的人才快速适应新环境又能和当地村民交流经验,切实将理论转化为实战经验。利用“1+N+X”模式强化人才与乡村的联系,“1”为人才干部,“N”为乡村本地技术人才,“X”为已有设备技术或平台,在实践中相互交流。本土干部提供有效信息,人才干部拿出理论知识,同商共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有序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