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孩子的陷阱!
教育孩子我们家长一定一定要搞明白的一件事是:孩子真正的技能进展都不是直线上升的,是在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瓶颈期,停滞期,甚至下降期。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是一直在快速线性上升,比如英文、钢琴、滑雪、象棋等任何技能,那只能说明一件事:他只是在浅层次上“玩”,或者说他的进展太浅,以至于还没有到达“瓶颈”这个高级阶段。
我们常发现孩子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教的课文,一遍就背过了;手机上的游戏,不用教就会玩;学游泳,一次就学会了。
这其中有一部分父母,知道这只是浅层次的人类普遍认知力,所以不会给孩子营造“你很聪明”的印象;但有一部分父母,会不由自主的用“机灵、聪明、反应快、记性好”来夸孩子,所以会给孩子建立起一种“我很聪明”“我学什么都快”的自信。
这种自信,是极其有害的。
因为孩子只要继续做下去,就一定会触碰到了一件事开始变难的瓶颈期,他/她会感到极其失败;因为自己到高级阶段没法“一遍过”了,说明自己不够聪明了。
《终身成长》的研究发现,为了逃避这种沮丧的失败感,他们会直接逃避掉瓶颈期,或者干脆放弃这个技能:“我不玩了,没意思。”“这个不适合我。”
于是,他们就一直在浅层次的技能上过瘾;他们失去了跨越瓶颈期、掌握真正技能的可能性。
为了继续维持让父母觉得自己很聪明,他们学会了半途而废。而父母会半是埋怨半是骄傲地说:“他聪明着呢,就是不愿意下功夫罢了。”
所以与其让孩子错误地觉得自己很聪明,不如帮助孩子建立“愿意重复、愿意失败”的习惯,给孩子一次次突破瓶颈的机会,找到从低谷中反弹上来的成就感。
低层次的聪明带来的是多巴胺的快感;高层次的成就才能带来内啡肽的深刻快乐。
这种重复力和不怕困难的能力,只要从简单的小事上一点点灌溉,就会有很快的积极扩散。比如鼓励孩子自己养一盆小花,每天坚持浇水;当孩子偶然在喜欢的事上克服了一次困难,就不断表扬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在生活中给孩子做出努力跨越瓶颈的榜样,等等。
家长要记住,聪明并不是机灵、记性好、上手快。聪明,是专注力、重复力、自控力、逻辑力。它们只有突破瓶颈,才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