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人到中年,大家开始变得千篇一律。比如男人见面说的总是工作、房子和车子,女士见面总是孩子和家庭。就连行为上都没有太多区别,大家都是四平八稳,刷同样的APP,看同样的新闻,你知道的瓜,基本上大家都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有一个概念你需要先了解。
00
什么“趋同进化”?
趋同进化:是指不具亲缘关系的物种在类似环境或选择压力下,逐渐演化出相似的特征或适应性。比如,鲨鱼和海豚在进化上没有直接关系,但由于都生活在海洋环境中,它们分别演化出流线型的身体结构和鳍,以便更好地在水中游泳。
这么说还是有些抽象不好理解,我来说个例子:
比如,在中国的年轻人群体中,“咖啡文化”的兴起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趋同的表现。原本咖啡是西方国家的饮品,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外资咖啡连锁品牌(如星巴克)的大量进入,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也形成了“早晨喝咖啡,晚上泡酒吧”的生活习惯。这种方式反映了全球城市化、商业同质化下人们生活方式的趋同进化。
我们看小孩子,则是有很多不同,有的孩子街舞跳得贼溜,他能和你眉飞色舞说上半天。有的孩子见面就和你聊飞行器,有的孩子乐高非常在行,还有画画等等。总之和他们聊天,他们是不会千篇一律和你说学习的。反而每个孩子和你聊的话题有很大的不同。
按理说我们也有童年呀,为什么到了中年就会如此步调一致、整齐划一了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01
社会责任和期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期望使得中年人对家庭、子女和事业有很强的责任感。男人往往被社会期待成为家庭经济支柱,而女性则被赋予了较多的家庭和教育子女的责任。这些角色分工和社会责任的内化,导致中年人更倾向于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满足这些社会期望上,导致生活内容趋同。
在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中,必须要混出个名堂来,似乎成了每个人的潜意识标配代码。另外毕竟我们吃饱饭没有多少年,大众才刚刚品尝到财富的美好,所以正处在如痴如醉的阶段,自然都是一门心思去搞钱。因为大家都去搞钱了,所以生活内容也就非常的单一和类似。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02
经济和现实压力
中年是承担较多经济压力的阶段,包括房贷、教育、医疗等开支。为了减轻经济压力,许多人把工作和收入放在优先位置,结果生活的重心自然会围绕着房子、孩子、家庭等话题,很难再有精力去关注兴趣和爱好。
因为人口众多,所以社会竞争非常大,我们想要获得超常规的回报,那么就必须把自己在某一方面打造成一把利器,但是又因为我们如此的擅长或者习惯了这种模式,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也就是,当你把自己打造成好用的锤子,就停不下来要锤各种钉子。
03
自我投入的减少
许多中年人在年轻时或许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但由于生活压力和时间紧迫,他们的自我投入逐渐减少,生活被压缩成了家庭和工作的循环。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压力,个人的兴趣往往被牺牲或暂时搁置,甚至被看作是一种“不务正业”。
04
群体压力与从众心理
由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趋同,中年人普遍会有一种从众心理,容易把共同的生活方式视为“正常”状态。中年人之间的社交话题也逐渐趋同,谈论房产、子女、工作等内容成为主流,这让他们更容易在群体中找到共鸣,进一步减少了探索自我的动力。
总结
我们常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似乎就是中年人的真实写照。当然我们说趋同进化,既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定有它的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可以帮助我们更节约能量的生活。但是于每个人而言,我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只有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觉知,我们才有能力去做出选择,人生多大的比例去遵从趋同进化,又要留出多少的比例去耕种属于自己的花园。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沦为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里的主人公查理。
本文作者:unlockedmind,致力于和你共建心灵驿站,一起破解幸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