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校园贷,有人会说,它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了资金周转困难,减轻了家庭负担,但也有人说校园贷变相成为高利贷,给学生带来了灾难:长沙一高校学生陷“贷款购手机”骗局40多人欠下37万;河南大学生以同学名义贷款百万,最终已命相熟;将个人信息借给同学去贷款,28名大学生负债近百万等新闻频繁出现。
近期更是出现一个新的“校园贷”手段——【培训贷】,他是针对大学生,即将毕业但不知是否有能力面对激烈的竞争,用一列的犀利言辞进行打击,挖出大学生心理的不自信,绝望和失败的情绪,而培训机构再展示自己的培训计划,但他们的目的不只是让你报名,而是申请培训贷款。
等等这些案例,让本该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享受着青春的学生,因这些那些的骗局,陷入校园贷的漩涡。为什么经常出现校园贷惨案,很多人都说是大学生过多的消费欲望,没有树立正确价值观等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的需求和欲望的不断的:人的欲望总是不停歇的运动,随着身边人、事、物的变化,不停影响着大学生。
当人有了需求和欲望,便要找方法去实现。大学生,钱的主要来源是家长及打工兼职,除开基本的伙食费,最多的支出是形象消费(化妆品、服饰、美容美发等)以及其他食品支出(零食、饮料)。当钱不够支付这些需求时,如何不麻烦家里人,就能快速有钱,这是当时最普遍的心理,而不法分子瞄准了这个空隙,抓住学生们急缺钱,爱消费等心理,通过方式:分期购(手机、数码产品等)、拉人头、熟人效应、办理手续简单等等,刺激着学生的消费欲望,想要铤而走险。
无论学生们是自愿还是被骗进入校园贷的漩涡,家长、学校和政府都应作出相应的措施。
对于校园网贷,虽然不能一刀切,但是政府在法律政策上依旧需要不断完善,所谓的政策框架大纲不如在细节上的明确,落实到位来的重要;其次,网络监管,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泛滥已是常态,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接触到,“借款”“借贷”“轻松借”等信息,而不法分子也可以发布虚假广告,除了要求大学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外,网络监管也要加大力度。家长和学校加大风险教育:没有不劳而获,天下掉馅饼的观念教育;个人信息严格保护的理念;宣传讲座、案例展示都需做到位。而作为大学生,除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更重要的学会沟通,有问题和困难要提出,不找自己不熟悉的人和渠道,同时不要因为关系好或是贪图小利,帮助别人刷单或者提供担保,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判断。
最后不得不说,大学生要从这些危险案例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警惕的心,合理的利用校园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