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种个人变革中,跳槽是最重要的变革。我們的父輩,60后、70后的人,一辈子为一两家组织服务,是常态,跳槽对于他們来说,是个不容易作出的选择。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跳槽将会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一个人一辈子为几家企业服务过,将会是常态。所以,了解跳槽的逻辑,掌握跳槽的技巧,是一门必修课。
1、即战力法则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企业的本质之一,就是资源的集合体。过去我们一提到资源,常常会想到实物资源,并且把实物资源看成企业的主体,比如厂房设备是主体、资金是主体,而人则是依附于厂房设备和资金的。人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是依照设备和资金展开的。但在未来,优秀企业的核心资源,一定是员工,以及附着在员工身上的无形资源,资金和设备是追着人走的。如果这个判断不离谱,那么,企业的竞争在最底层逻辑上,就是对于人才的竞争。
一句话,在激烈竞争和环境剧烈变动的时代,能否找到优秀的人才,能不能及时调整这些人才的配置和布局,是决定企业成长能力的关键。那么,如果人是企业的关键,企业就会格外在意人才进入角色的速度,某种意义上,企业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有耐心地培养人,等待着你成长,它会更加在意你是不是能够“来之能战”,以及是不是“战之能胜”。有人将这一点称为人的“即战力”,就是即时业务能力,這個是很准确的。
如果即战力是企业最关注的,人才流动就会变得异常频繁,在这个大背景下,跳槽就会成为一个高频事件。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跳槽,如何把握跳槽呢?
2、好的跳槽的标准
一个学生在国有企业工作多年,眼看着35岁了,上升通道依然不够顺畅,能力没有问题,领导也非常重视他,但是,舞台和报酬都不理想,于是便想着动一动。他有两个备选的地方,一家是民营企业,去了的直接好处,就是固定的报酬可以翻一番,此外还有年终的奖金,收入上肯定是会大踏步地增加。但问题是:还干类似于原来的工作,因为是民营企业,整个企业的舞台比原来的国企舞台要小。
第二个选择,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报酬肯定会比现在的高一些,但不如前面那家民营企业多。目前唯一的好处是即使当不上业务部门的老大,也至少能当老二,而且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舞台够大。他要去的这个部门是企业正在准备大力发展的部门,挖学生的企业负责人非常看好這個学生,希望利用他的经验把这个业务做大。
学生在这两个企业之间进行选择,一时拿不定主意。其实,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或者选择跳槽的时候,遇到的问题都和這個学生一样,要么是工资好,但发展空间有限;要么就是舞台够大,但是薪酬待遇不够理想。到目前为止,工作选择的问题本质都是这样,无一例外。因为报酬和未来发展都好,或者都不好,其实根本就不是选择。凡是涉及到选择,都是这个好、那个不好。所以会犹豫。
我覺得这个学生應該去第二家企业。为什么呢?四点理由,也叫四看:
看行业趋势;
看头部企业类似岗位的收入;
要以终为始地看问题;
要秉持培养“即战力”的原则。
在这四点理由里面,核心还是即战力法则。即战力法则,是做职业选择的基本依据。虽然这个法则不能包打天下,但起码可以解决掉60%的职业选择问题。
首先,你看看自己的专业技能在长期是不是还有用,这就是第一看,看行业趋势。如果行业趋势是日薄西山的,那这种跳槽就不是发展型跳槽,我們将之称为转移型跳槽。转移型跳槽的目的,是为了补短板,是为了给自己开辟另外一个,甚至更多个上升通道。请记住,有一种工作,叫做跳板型工作,进入这种跳板型工作,或者选择一种跳板型岗位,是为了让自己的工作经验更加丰富,让自己的经历更加丰满。
還有一个同學,也是在国企,原来就是信息中心的一个普通职员。当时,趁着互联网刚刚起步,那个时候叫电子商务,他就要求进入这个电子商务部门。国企的平台很大,他也获得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包括脱产学习、业界交流、亲身实践,很快就让自己的简历看上去非常丰富,然后,转身就去了BAT。你以为BAT是他的终点吗?显然不是,他凭借着在BAT所开阔的眼界,很快又进入了一家今天所谓的独角兽公司,後來,他成了所謂的亿万富翁。仔细想想,这家伙三跳两跳,靠的其实还是即战力法则。
他想想行业前景,肯定有前途,金融行业怎么会没有前途呢?那么,接着看第二个问题,头部企业类似岗位系列的收入,答案依然是肯定的,收入几乎顶了天。而且是平台越大,级别越高,收入的涨幅越是递增的。只要是你的舞台在增大,你的前途一定是没有问题的。这就具备了以终为始考虑问题的逻辑了,关键不是现在要赚多少钱,而是要进入发展的轨道。只要有助于进入事业的快车道,收入其实不是问题。
那在这个大逻辑下面判断,从后往前推,你后边的运气不济,有一个天花板在你50岁的时候等着你。你在50岁之前还可以跳三次槽,每五年跳一次。越往后,找你的人越看重你的经验,看重你的即战力,你说哪一个工作更有助于让你进入即战力发展轨道呢?
3、要跳槽,不跳坑
即战力原则,是我今天和你分享的第一个跳槽心法。第二个心法,就是你一定要记得你要的是跳槽,而不是跳坑。有些工作,具有坑的性质,你如果没有那个本事,千万不要玩跳坑的游戏,除非你是个顶级的高手。有位跳坑高手,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跳了三个坑了,然而,奇迹的是,他没有死在任何一个坑里。
他干的那个活,叫总裁,空降兵总裁。这家伙的核心能力,就一条,够狠。找他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冲着他以前在外企大中华区操盘的背景。凭借着这个背景,他进入了第一家公司,那是个家族企业,内部盘根错节。他进入企业两个月,还搞不清谁是谁家的小姨子,谁是谁家的小舅子。后来,他也不管那么多了,索性玩起了外企那套“制定规矩、业绩说话、末位淘汰”的把戏。
两年之内,他把公司清理得差不多了,该开掉的,该分权的,该排挤的,都整得差不多了。然后,他和老板演了个双簧,成功退出。他走那年,装在口袋里的钱,应该在国内的职业经理人里面是数得着的。为什么最开始要那么多工资?他回答说,他干的就是杀人的活。他说,为什么老板会找他去?说是看重他的管理经验,其实,就是去“削藩灭元老”。他说,从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干不长,因为是得罪人的活,差不多的时候,老板就会“杀了他然后平民愤”。
因为中国的企业,总是要在人情和制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家族企业,早期基本上都是靠亲情,靠关系,但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要赶走一些亲戚,赶走一些元老,需要建立制度。但是,完全靠制度,老板也不一定能够适应,所以,做到一定的度上,他自己的使命也就差不多了。所以,他表面上还和大家谈愿景,谈理想,谈制度,谈文化,可他心里特别清楚,他到这家企业就是两三年之内干好杀人越货的差事。所以,他最开始就和老板谈了一个今天看起来在当时属于天价的薪酬。
老板和他谈事业,他就哼哼哈哈地答应着,但他在心里非常清楚自己要干的事情的性质。他知道自己每到一家企业都不是跳槽,而是跳坑。既然是跳坑的事,就要早早准备,准备好爬出坑的梯子。所以,这家伙干几年,就歇几年,然后再找一个合适的坑。也是人才了,一般人,學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