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篇 学生攀比老师怎么办
几点认识:
1.攀比植根于人性,无法消除也不必消除。它原本是一个中央的实然的概念,可能有利于可能有害。当我们把攀比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的时候,主要指超过某个尺度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困扰的畸形现象。
2.攀比的本质是以错误的方式追求优越感。之所以说错误,是因为攀比在损害他人感受的同时,也往往损害了自己的发展。
3.攀比往往不是孤立现象,一个人很难攀比得起来,常常是一种小圈子的风气。
对付攀比现象的技巧可以概括为:创设一个不易攀比的环境;开展关于攀比话题的讨论;帮助每个生命找到价值点;创造没有攀比的班级文化。
(一)
老师可以与家长学生进行约定,对可能诱发攀比的领域进行限制。
1.鼓励穿校服和班服,有效防止服装上的攀比。
2.对可以带到学校的物品种类和数量进行限制,防止学生带奢侈品进来。
3.对电子产品的代入和使用进行了限制。
4.鼓励家长在为孩子添置必要的用品时,尽可能团购,然后为物品制作私人标签,以作分别。
5.对学生在学校商店可以购买的物品种类进行限制。
必须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不要助长他们的欲望,这才是根本的出发点。
这些举措必须争取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些措施不能强硬的推行。
(二)
不要试图一次解决攀比的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在不同的时期讨论几个核心概念:需要与欲望,尊重与羡慕和嫉妒。
小学低段设计虚拟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到了中学包括小学高段可以设计有关攀比的作文或演讲,然后公开点评和宣读。 这样做除了帮学生澄清攀比外,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一旦此事达成共识或学生公开做了承诺,他就不好意思再违反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承诺/一致”原则。
(三)
攀比是以错误的方式追求优越感,那么要深层次的解决攀比问题,就需要消除攀比现象的心理根源,通常情况下,学生以外在的物质来表达优越感,往往源自学业上的落后甚至失败。
因此帮助每个生命找到自身的价值,这是教育真正的核心。
怎样帮助每一个生命找到自身的价值?要点:
1.教育中对竞争的错误运用,使得一部分优等生成为其他学生的诅咒,这是极力要避免的。竞争是必须的,但竞争应该激发斗志,不能变成对人的机械的排名,不能变成对一部分人的贬低。一旦学生分了369等,那么每个等级的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追求优越感,攀比也就有了自己的土壤。
2.真正的帮助学生,而不要评判学生,更不能指责学生,学生哪怕是班里最后一名,也愿意在学习上投入努力,乃是源于老师的支持,而这是可能的,一旦学生的注意力的焦点在学业上,那么攀比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因此当你看到学生热衷于攀比时,你要当成一个线索或信号,很可能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者丧失了意义感。
班级出现攀比风,一般的班级管理可能出现了某种故障。班主任需要排查:
1.我们是不是丧失了目标或者很久没有树立新的挑战目标了,赋予班级以目标,会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
2.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出现问题了,我们本来应该相亲相爱如一家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炫耀行为?
攀比有时是班级管理松散的副产品进行班主任有必要整顿整顿了。
一句话,生命就是这样的,不开鲜花必生野草,与其割草不如种花,种花与拔草并行,那么这片园子必然欣欣向荣。
第18篇 寒假了,怎么解决好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
一、明确挑战目标
1.目标。终极挑战,一级挑战,二级挑战……
2.例外。通话时间,完成指定作业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3.晚上10点至早上10点为绝对禁止使用手机时间包括为做作业用手机也不允许。
挑战背后的价值观是诚实。
二、邀请参加挑战
怎么邀请同学参加挑战?
1.通过适当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此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班会、随笔、倡议等。
2.鼓励学生参加的挑战的队伍中来。
3.对学生的目标进行调整。
三、签署手机使用协议。
四、给家长的说明。
要点:
1.尊重孩子的选择,无论孩子选择挑战或不挑战。
2.没有选择挑战的孩子,家长可以与孩子就手机管理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必要时可以咨询老师。
3.协议中要求家长协助的部分家长要尽量的给予支持,不可为孩子隐瞒。
4.学校与家庭的功能目的就在于畏寒,这行为设立底线,孩子达到底线后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这应该达成共识。
五、手机管理的操作步骤
第1步:动员班会提出目标,说明意义,鼓励学生参与挑战。
第2步:采集学生的选择,根据对学生的平时了解进行适度修正,并确保获得学生的认可。
第3步:向家长说明情况,包括这件事的意义目的以及需要家长做的工作,可以以家长信的方式来说明。
第4步:学生家长老师三方签署一式两份的协议。
第5步:放假伊始,家长和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安装必要的APP等。
第6步:每天反馈前一天手机什么情况给老师或组长。未达到要求的学生要做出相应的说明,连续未达标的学生要跟老师有详细的沟通。
第7步:老师每周进行一次小结发布给所有人。
第8步:寒假结束后,通过班会进行总结。
六、相关建议
1.可以用小组反馈的方式,训练小组长来进行日常反馈。
2.第1周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必要时注意打电话反馈,避免学生过早放弃。
3.第1周内允许部分学生调整目标,但要谨慎。
七、学校方面在手机管理上的协助
1.发起寒假手机管理活动,号召班主任们参与,不方便的班级可以放弃。
2.在第1周内每天汇总各班情况之后,三天一汇总,在专门的群里来交流。
3.疑难问题学校给出解决建议。
4.年前生成一条大数据,然后生成一条大数据。
5.开学后关于手机管理和假期作业开展专门的少年演说家活动,寒假里就找相关的榜样学生。
6.学校里也可以成立手机管理指导小组。
第19篇 孩子在学校吃不饱饭,老师怎么办
有意识地将生活当成课程,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当成课程资源。
一、问题究竟是什么
区分事实与感受,把事实找出来,一旦事实明确了,问题就确定了。
二、元认知:换一种方式请问
认知就会对解决问题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检查和反思自己与他人的人格,情感认知模式等。
学生为什么有事找家长,而不是找老师,这是老师要加以审查的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师生关系还没有发展到,让学生觉得可以在教师这里倾诉心声的程度,或者学生担心找老师会被斥责。那是老师没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程序与方法。
对老师来讲,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将大多数问题消化在教室里,而不要轻易麻烦家长。
三、教师成为问题解决者
面对问题,教师的反应很容易是:这是餐厅(学校)的问题与我无关,你们没有照顾好学生。很爱学生的老师会站在学生这一面,滋生出抱怨:你们怎么搞的,竟然让学生吃不饱饭。
有几项修炼是非常重要的,很可能让教师成为一个卓尔不凡的人——
1.每一个人包括教师本人,从自身看过去都是主体,都要修炼直面问题的勇气与智慧。
2.所有的问题都不只是一件有待摆脱的麻烦,更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3.问题的本质不是餐厅人员与学生的冲突,而是餐厅人员,学生,教师共同面对一个问题,经由这个问题解决,所有人都可以增长经验。
将问题视为麻烦还是机会,将带来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如果觉得问题是麻烦,那么就会烦恼沮丧并且抱怨。如果将问题视为机会就会兴奋利用这个问题不但让学生得到发展,而且让自己得到发展,甚至让一所学校得到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谁持久地如此发挥影响力,谁就在无形中领导着学校。
最重要的是将对事不对人作为最深的原则之一,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我们很难宽容别人,这并不是我们因为我们不好,而是因为我们缺少一些有待修炼的能力,例如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源自我们内在的脆弱与无力感,毕竟跟学生一样,当我们以并非最佳的方式解决问题时,内心总是回荡着一种呼喊,你没照顾好我!这种被爱情结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尾声:多个主体,多个课程
假如有一个上帝视角的话,最应该作出真诚回应以及作为问题解决主体的,依次是餐厅和校长。
然而主体性原则的含义是,从每一个相关人的角度看过去,自身及主体与其期待别人改变,不如以自身的改变来带动环境的改变,这就是领导力。当然这跟基于游戏规则,要求对方履行义务并不矛盾。
我们要有勇气和智慧直面问题。
我们要将问题不将生活本身当成活生生的课程发展学生发展自身并使团队获得发展,使每个人日趋完美。
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将枪口指向彼此,要牢记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