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当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铺开之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的生长点以其日益凸显的育人价值备受人们关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
(一)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所获得的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以文化符号所表征的课程形态,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为核心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摒弃以抽象的文化知识积累为特征的认知方式,倡导依靠学生的亲身(心)经历获得知识。这与当代西方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的核心思想一脉相承。
(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是一个冰冷的科学世界相对应的洋溢着的“生动的主观性”的世界。“尽管客观科学的逻辑超越了直观的主观生活世界,但只有当它回溯到生活世界的证明时,才具有它的真理性”。因此,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实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源泉。综合实践活动克服传统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剥离的事实,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努力向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归。这种回归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是“在生活中,通过生活并为了生活的课程”。
(三)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
实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亲身实践及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生活获得知识与智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称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教育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潜力
(一)重建课程观---弥和个体与课程的断裂
综合实践活动将学习者至于课程的中心,并将个体意识的提升作为追求的目标,充分确立起个体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重塑了“我之为我”的个体尊严。课程不再是控制教学行为和学习活动的工具和手段。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的弥合了个体与课程之间的断裂,成为师生追求意义和价值、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二)重建教学观---弥和个体与教学的断裂
教学范式的转型还教学以生活世界之本原,使之充满生命的灵动和生活的诗意。其次,教学恢复了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了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隔膜,使之以合作与对话的态度,以更具创意和开放的精神提升教学品质。再次,教学摆脱了知识、纯粹理性对人的控制,防止教学过程中的异化。通过上述努力,综合实践活动最终弥合了人与教学之间的断裂。
(三))重建学习观---弥和个体智力与人格发展的断裂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视野中,课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即教学与学习展开的历程;教学成为创生课程事件的过程,即课程开发的历程;而学习成为建构知识与人格的过程,即教学交往的历程。综合实践活动最终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学习的一体化从而有效解决了课程、教学与学习彼此割裂的现象,避免了三者之间机械地、单向地、线性地发生关系。在一体化状态中,教师、学生活动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者交织在一起,没有一个逻辑的行为主体,师生的活动共同构成了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
(一)流于技术的操作,缺乏整体的规划。
(二)与科学课程割裂,缺乏探究的深度。
(三)以事实研究我目标,缺乏价值的关照。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探究事实和规律,更要注重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手段的价值观还和伦理关照。一方面,任何活动的开展都应将探究、体验与想象融为一体,强调学生在事实研究的基础上挖掘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认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遐想。另一方面,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上应该注意转换研究的视角,使学生有机会直面并处理这些问题,在亲身体验中养成善待自然、善待生命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