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哪怕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在下面昏昏欲睡,或者是一双眼睛盯着窗外,好奇地打量飞过的一只小鸟、刚刚开出的一朵小花……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拴住孩子们注意力的“缰绳”断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里没有和新知识相关联的东西,那么在教学时就很难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即将学习一些有些难度的新知识之前,我们可以推荐学生读一些相关的书,提前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种意识,这样进行学习时,我们就很容易触动学生的思想,引起他们的兴趣。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是“科学”主题单元,这类知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会有一些难度,特别是几篇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科学名词,如“中生代”、“纳米”,还有“琥珀的形成”、“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纳米的应用”这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在没有一定基础知识的铺垫下,这些内容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他们学习起来就会感觉乏味枯燥。
所以寒假里,我就让学生阅读本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十万个为什么》、《看看我们的地球》、《灰尘的旅行》、《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开学后我又找来《探秘地球家园》、《人类未解之谜》、《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书,让学生阅读。做好了这些铺垫,在学习第二单元的几篇课文时,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好,课堂上的讨论格外热烈。一些学生交流了自己对科学的了解,有几个学生的分享尤其出色,他们提到的一些科学术语和科学知识甚至连我都没有听说过,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难懂的词句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中关于恐龙的知识和“中生代”、“后裔”、“树栖”等词语,我都是请学生来向大家解释的。有了阅读基础,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脑海中很容易形成画面,对课文的理解也就变得简单轻松。
“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只有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里有一点“思维的引火线”,学生才会学得更为轻松,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