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所谓选择,就是要权衡好本末轻重,清楚自己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作者从目标和格局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以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但我觉得自己想要的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很多因素来考虑,不能盲目乐观,很多人会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其实不妨先设定一个你最想成为的模型,然后在你实现她的路上不断的修正,也能达到一个不错的效果。
我们为什么会走入两难困境?
生活中的很多困境,大多是因为理性目标与当前处境相反活着相差悬殊而引起。你像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但你高中毕业却只考上编程类的专业,那么自我感觉就会产生一种非此即皮的困境。
作者在这里引入了一个“隐含假设”的概念,我们因为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所以我们常在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造成一种理性与当前无法“和睦相处”的假象,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其实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很多的假设都不可靠,如果可以挣脱这些假设给自己的思维束缚,那么就可以从“无路可走”的假象中走出来,发现改变现状的途径,进而为自己找到一些新的可能选项。
所以,当我们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先不妨试试这三步: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选择太多怎么办?
如果有太多的可选项,应该把选择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对可选项从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从源头开始:1、重新定义问题;2、因素穷举;3、因素赋权;4、因素打分。在做涉及情感、喜欢等主观性特别强的选择时,最好的方法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校正选择,做出建设性的改变
不管你做了那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你走向目的地地,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不要因为预设规则,而放弃个人追求;重新选择也不意味着重头再来,之前的经历都会与未知的未来相关联。
人生就是持续反复的构造,它既是不断延续的,也是不断变化着的。就像一个故事,有冲突、有转折、有高潮,也有预埋在暗处的种种伏笔,在某个时间点发挥奇效,所以,当我们再次面对一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不妨先试着为自己设计一个有关“人生”的故事,你必须弄明白在这个故事里你是如何成长、变化和坚持的,然后你才可以做出一个尽可能好的面向未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