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学期的某天,儿子放学回到家,神秘地说:“妈妈,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很难的作文,叫什么‘挨打记’,我可怎么写啊!”
“大胆放心写,想想妈妈以前怎么揍你的,勇敢表达吧!”
“你揍我的时候像个母老虎呢!”
“好吧,你如实表达吧!”
然后、然后一篇发自儿子内心呐喊的“挨打记”出炉了!你们看!
“从小到大,我挨过很多次打。一次次打慢慢的飘进了我的心,一次次的哀伤在我心里飘着,让我感到悲凉。但是,一定要知道:‘打是亲,骂是爱呀!’
有一次,我的妹妹把我的手机从沙发上摔在了地下,我火了,用手戳了一下她的头。妈妈看到了,重重的甩了我一巴掌。我的心拔凉拔凉的,让我感到悲哀和生气。于是,我就走进了书房,把门轻轻的关上。一遍遍想妈妈(刚才揍我的事),虽然那一巴掌在我人生中不算什么,但是,那一巴掌就像一阵阵雷劈到我的心。我想了想,妹妹还小,妹妹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那是手机,掉在地上会坏掉。又想了想:妹妹是那样的可爱。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可以安慰别人;一张大嘴巴一口可以吞下好多饭……想到这里,我觉得我的妹妹越来越可爱。
我开了门,走到客厅,妈妈又吼了起来。‘东北虎’正在怒吼中……”
看到这篇作文,我感到又好笑又好气,首先认真地和儿子进行了讨论:
“妈妈我是很重视打孩子的方式的,可以打屁股、扭耳朵、打在身上,但绝对不能打脸,这是保留你的自尊心。你说我打你一巴掌,对,因为你用手戳了妹妹的头,所以我当时有点急也拍了一下你的脑袋,提醒你注意你的行为,但这和一巴掌还是有区别的吧?”
儿子昂起脑袋说:“没有区别!你这都属于体罚,给儿童身体造成疼痛的行为就是体罚!”
与此同时,家长群里也很热闹,上来说话的都是妈妈,看来孩子们回家写的作文从一定程度上带给妈妈们触动了,原来一说到挨打,每个孩子都有一本血泪史啊,而只有两位家长说,孩子写不出来作文,因为孩子没挨过打。(请允许我给这两位家长敬礼!)
这件事情在我心里堵了很久,现在是该自我总结和自我反省的时候了。
1、妈妈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镜子,就会有什么样的影子。
在孩子早期成长的道路上,母亲的角色对孩子的影响其实更甚于父亲的角色,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母婴依恋”,指的就是三岁以前的孩子与主要抚养者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而这个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孩子逐渐成长的童年阶段,母亲的影响不言而喻,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写挨打记首先都想到的是妈妈,而很少写爸爸(其实爸爸一旦动手皮肉之痛的程度会更重),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和母亲还保持着亲密的交流关系,也就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妈妈的言行和品质、妈妈对子女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个从来不翻书不读报的妈妈,很难想象她的孩子会热爱学习,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妈妈,才有可能教出懂得自尊的孩子,一个热爱生活的妈妈,她的孩子不太可能是一个社交的弱者,妈妈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妈妈的生活品质,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眼界,所以才有了“穷养男孩,富养女孩”的说法,穷养,不是说让孩子受苦挨饿,而是让他知道生活的艰辛,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爹妈的财富和你没有太大关系,你的未来你自己打拼;富养,不是说给她金山银山,而是教导她不贪图富贵虚荣,学会判断幸福的真谛,懂得如何选择爱情和人生伴侣。
2、如果孩子犯了错,请留给孩子自我检讨的时间和空间,而不仅仅是简单粗暴的打骂。
孩子犯了错误,他内心也会害怕,也会紧张,这种害怕不完全仅仅是“我犯了错误会受到责骂”,而是“我意识到了我这样做是不对的,而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因我犯下的错误会给带来怎样的后果以及爸爸妈妈将如何惩罚我?”——这两种不确定性是孩子无法预料的,所以他有深层次上的害怕,换句话说,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弥补过失。我们真的不能用大人的价值观和看问题的高度去要求孩子,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有限,还需要在大人的帮助下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几年前有一则新闻,说是一个孩子因为贪玩把小区停车场的所有自行车轮胎都扎了,引起了很多业主的愤怒,她的母亲带着他亲自去业主家登门致歉,在舆论上降低了对孩子的影响,还引导孩子通过社区活动经常参与助人为乐的事情,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引导,通过积极的行动告诉他什么行为可以帮助到别人,而什么行为会伤害到别人。显然我们很多做家长的还停留在“对或错”的单一结果判断上,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孩子的自我成长比家长的要求成长更有意义和价值。
3、控制好情绪和节奏,是每一个妈妈必须修炼的功课。
控制好情绪,是为了更平等、更博爱地和我们的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和孩子做朋友,这是一个很高难的境界,因为我们习惯了在孩子面前说教、习惯了做大人的模样、习惯了用自认为很懂很对的腔调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怎样的。难道我们都对吗?当然不可能。
比如儿子作文中描写的我,自己火气一上来,手就收不住了。想想自己,确实急躁了,二胎家庭最大的问题不是处理好老大和老二的关系。而是处理好妈妈和老大、以及妈妈和老二的关系,这两个关系处理好了,老大和老二的关系自然也就好了。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会做哥哥或姐姐,他们都要学会和家庭的新成员和平相处,正如没有那个女人天生就知道如何做妈妈,她们也要学会和自己的孩子相处。
要感谢班主任李老师,她用心良苦,布置这样类型的作文,实质是让我们看到自己平时看不到的作为母亲角色的另一面。
最后、我想到了绘本《安的种子》,对于每一个养育孩子的妈妈,有诸多启示。
老方丈给三个小和尚三颗千年的莲花种子,让他们去种。
本很着急,把种子埋在雪地里,等了很多天,然而种子没有发芽,愤怒的本摔断了锄头,不干了。
静选择了金花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最温暖的房间,培植种子。种子发芽了,然后却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
安和往常一样,清扫寺院的积雪,挑水,做斋饭,他把种子装在小布袋里,挂在自己的胸前……春天来了,安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种子……不久,种子发芽了……盛夏来了,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地盛开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作为父母,我们着急,希望孩子有好的学业、好的前途,急着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奥数、补习班等等,很少去想孩子到底喜不喜欢;很少去想如何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总觉得竞争输不起;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也理所当然认为通过打骂他就可以明白所有的人间真理。
让我们记住那个叫安的小和尚吧,安然享受着生活的点滴,散步、遛狗、做饭,踩着节奏,过着淡然而幸福的生活,却也没有错过莲花的开放。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更深层次、更自然的生命成长规律,给他正常的、宽松的成长空间,把这颗小小的千年莲花种子,种在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