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槌不了我。”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如是说道。合上书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黄金时代》描述了主人公二十多岁在云南插队的生活。对于我来说“插队”、“文革”这样的词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在一些文章里看过,陌生是因为没有体验过。看这类文章的时候,总是让人徒生悲哀感叹。乍读此文,觉得文章很不一样,写得桀骜激扬,但是细细读来,其中仍然有着隐隐的悲凉。
这本书包含了《黄金时代》、《三十而立》、《流年似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面》这几个部分。 王小波的文字酣畅,天马行空、不做作。王二也是如此,自由、张扬、有趣且对生活有着深层次的见解,这样一个人在他的黄金时代里活出了自己。他抱着草长马发情的伟大真诚去做一切事,而不是在人前羞羞答答地表演。
在他看来,人都是为了表演,失去了自己。
他就是个普通人,就是我们,时而胆小,时而勇敢,时而正义,时而猥琐,我们这千千万万张二,李二,王二.....
本书有谈及爱、生死和人性。全用王二做穿插,主要以文革时期为历史背景:有偶然遇到的过客;有青春期荷尔蒙分泌下触发的冲动和迷恋;有时间到了,刚好要找个人过日子;有错过的真爱,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有恃无恐;有在名利场争夺“死后塞入直肠的一块棉花”;有刘老教授坠楼的不解之谜。
青春的躁动是什么?二十一岁的黄金时代,应该是什么模样?
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定向的年龄问答。躁动、欲望、爱、理想、反叛、迷茫?有时候,生活就是凌乱而复杂的,没有既定的规则。
生活的不易夹杂在社会中沉浮,在人的前半生,我们的确有很多奢望,并且在无知又无畏的二十多岁,是敢于去尝试的。
不管你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是怎样的成年人,在二十岁的某个阶段,你都觉得自己是个战士,有很多奢望,有很多想做的事,很单纯的相信别人。但当有一天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战士,连壮烈的失败都不配拥有的时候,就会一个个像丢了魂一样,重复着自己固有的行为方式,逐渐忘记梦想,然后逐渐懂得成年人规则的同时,把自己曾经的宝贵品质也一起丢掉,自然得好像自己从来不曾向往。在人的后半生,奢望一天天消失,人一天天老下去,不敢轻易尝试,束缚的东西变多了,比如固有的思想,外界的不定因素等等,所以“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没有生猛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