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这个剧上,讲述了三个孩子及三个家庭面临升学、留学的那些事。
朵朵成绩不稳定,喜欢写小说,在网络上的连载小说获得了10几万的粉丝。朵朵妈是心强好胜的女强人,朵朵爸是眼科大夫,家庭经济状况稳中有升。朵朵妈视成绩为第一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也与朵朵产生了隔阂。
琴琴成绩拔尖,是稳考重点高中的苗子。琴琴妈是社区医生,琴琴爸是出租车司机,家庭经济状况比较一般,琴琴妈一心希望孩子出国,并因此与琴琴爸因意见不合闹到离婚的地步。
小宇成绩差,是富二代,有一个年轻的后妈。小宇爸靠卖鱼起家,因为小宇出国的问题、小宇和年轻后妈的种种矛盾心力交瘁。
三个具有典型性的家庭,都纷纷面临了孩子升学、留学的一系列问题,父母子女之间、孩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件事情,还是让泪点很低的我一次次难过落泪。
关于爱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看见孩子生气了,自己憋住满肚子的火气偷偷掉眼泪。朵朵因为写的小说被父母发现,与父母大起争执。朵朵质问父母:“你们除了尊重成绩,还尊重什么?”。朵朵父母两个人坐在沙发上,流着泪互相安慰。朵朵爸说:“从有朵朵,十几年,我一直觉得每一年过的都是一样的,怎么今年突然就变了,这青春期来的也忒猛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厌其烦重复讲着孩子小时候的故事。我从18岁离家上大学以后,每年回家跟父母相聚的日子少之又少,与父母的距离似乎也越来越远。在父母眼里,我喜欢吃的东西还是小时候的那几样。其实与父母不在一起的这些年里,很多喜好都慢慢的变了。父母总是讲我们小时候的故事,因为我们成年后的人生他们没有参与,他们不知道我们身上最新发生的事情,我们留给他们的新鲜记忆太少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父母带着不情愿说孩子变了,小时候并不是这样的。这是父母与孩子渐行渐远的开始,孩子小的时候乖巧懂事,不争辩不顶嘴。长大以后,怎么突然就变得与父母对着干了。孩子成长的过程,是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代际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来,难以调和。
孩子离开家上学,这是形式上的别离。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这是精神上的别离。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父母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就是《小别离》。纵然如此,我们还是期待着与父母的小团圆。
关于未来
考“官”: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现代考试制度:1905年,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
考“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952年实行,1966年废除,1977年恢复。
我们有一千多年的考试文化,可是我们的教育究竟指向何处。
“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百度百科
放眼看看孩子们的生活,电视剧里演的并不夸张。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僧多粥少的时代,从没出生就面临着各种各样残酷的竞争。没出生的时候就抢床位,一生出来就时刻准备着抢一个所谓的好幼儿园,然后是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考一个好大学,竞争一个好工作。我们的人生就是不断的打怪升级,孩子们从小就要带着目的性学习。然而,这个“好”究竟好在哪里?是让孩子更快乐、更健康还是更能发挥天赋特长?
电视剧里朵朵热爱写作,但却要因耽误学习时间被父母责备。想起韩寒,1999年因参加作文大赛一举成名,却因其他成绩拿不出手而饱受争议,甚至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教育体制的争论。十几年过去了,什么都没有改变,现在的孩子还是一样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如果说对孩子也有一套检验标准,我们的标准不是才华,不是天赋,而是试卷上的分数和成绩的排名。
正如电视剧中演的那样,为了规避孩子升学的压力和障碍,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趁早将孩子送出国留学,人生的道路因此而有所改变。中考、高考,一次次的考试让孩子乃至整个家庭身心疲惫。很多有经济条件的家庭,比如电视剧里的小宇家,会优先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然后头顶一个海归的金子招牌闪耀归来。
教育所指向的未来,究竟是孩子们心中想要的未来吗?
小别离,关于别离和团圆,关于爱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