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之四【554】2023-12-2
曾老九决意以二万人马打金陵,抢天下第一功,为老曾家留名青史!
但是,南京决不是轻易能打下的!最主要的是,曾老九的人马太少,尽管后来不断增加人员,吉字营最多时人数也不过五万。对于南京这座有着全世界第一坚固城墙的六朝古都来说,以五万人来包围,简直不值得一提。许多人都认为曾老九这是异想天开,不自量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老九不管这些讥笑,将兵力驻扎在雨花台附近,开始他的铁桶事业。
太平军在南京城里的兵力并不是很多,曾国荃要对付的多半是来自江浙一带的太平军的救援部队。最残酷的打援是在同治元年闰八月至九月间。先是忠王李秀成率兵三十万号称六十万,东起方山西至板桥,连营数百座,虎视眈眈,试图一口吞掉吉字营。曾国藩在安庆得知后,寝食不安,立马传令,命令曾老九撤兵。老九坚持不撤,布置三路兵力从容应对。仗打得非常激烈,老九身先士卒,在前线亲自指挥。炮子打伤他的左脸,血流不止,他依旧屹立前线不退。历时半月,李秀成终于停止进攻。九月初,侍王李世贤从浙江来增援李秀成,两支军队合起来号称八十万,再次将吉字营包围,最近处离湘军营房不过六十多米。太平军与湘军天天激战,火球映红天空,枪炮声昼夜不息。就这样,打了无数场大大小小的仗,最后逼得太平军撤军。这场战争,一共打了四十六天,太平军损失五万多人,吉字营业死了五千多。湘军自组建以来,从来没有过这样历时又久、规模又大的战役,郭嵩焘甚至称之为“极古今之恶战”。经过这场恶战后,吉字营在南京城外扎稳了营盘。
这时,曾老九又遇到了另一场大灾难:因死人太多,天气太热,瘟疫爆发。这场瘟疫究竟有多可怕,曾国藩在《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中有形象的描述:“我军薄雨花台,未几疾疫大行,兄病而弟染,朝笑而夕僵,十幕二五不长爨;一夫暴毙,数人送葬,比反而半殆于途。近县之药既罄,乃巨舰连樯,征药皖鄂诸省。当是时也,群医旁午。”老九的胞弟、吉字营的副统领曾国煲也没有逃脱此劫,病死营中,时年三十五岁。
老九围南京,除打仗、天灾外,还要承受另外一种压力,即舆论与朝廷的指责。
老九以吉字营一营围南京,本就令人惊骇,加之久围不下,于是流言蜚语四起。大多是指责曾老九贪天功,也有不少因此而指责曾国藩有私心,要把这个天下第一功归之于曾氏家族。他们建议李鸿章率淮军用西洋大炮前来助阵,不能由曾老九一人拖下去,耗费国家粮饷,影响全局。曾国藩抵不住群言汹汹,劝曾老九不要独占第一功,让李鸿章来,今后史书上虽说曾、李同破南京,也同样美名传千秋。李鸿章早就眼巴巴地盼着这一天,闻讯后摩拳擦掌,准备即刻赶到南京城下,大干一场。不料曾老九坚决不同意。对此,时在曾老九身边的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老九拿着大哥的信,对他的部下说,有人要来抢我们的功了,你们说怎么办?众人情绪激愤,决不答应。有人说,他李老二敢来,我们就在雨花台旁摆开阵势,先与他李老二一决高下。李鸿章得知这个消息吓坏了,忙给朝廷上奏,说大热天不能用火炮,他不去南京了。曾国藩本来已经做好了准备,若李鸿章去南京,他就去南京,打下了,他们曾家占功劳三分之二。现在李不去了,他也就不去了,他不能抢了曾老九的功。
就这样,靠一己之力,用他当年打安庆的老办法:挖长壕,挖地道,埋炸药,轰城墙,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半夜,炸开了太平军门旁长达一百五十长的缺口,吉字营将士冲进南京城。曾国荃兴奋异常,在内城天王府都还没有拿下的时候,迫不及待地依马草奏,以日行八百里的超常速度向朝廷报捷,同时以日行四百里的速度向安庆城内的大哥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