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咨询公司对遍布全球的2500万人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有13%的人属于神系员工,那真的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特有干劲儿;有63%的人属于佛系员工,奉行“差不多就行了”原则,懒懒散散;剩下的24%就属于敌系员工,我没写错,就是敌人的敌,因为他们把工作视为敌人,每天苦大仇深、怨气冲天地在干活儿。
后两种人其实都不稀奇,人们主要对那13%的神系员工有些膜拜,这到底是人性的光辉还是道德的爆棚呢?仔细一问,发现这部分人做的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他们又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所以一路打怪升级,工作像是在玩游戏一样,听起来还有点小激动呢!
但是很明显这个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因为这样的工作是有限的啊!
那么大部分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无聊乏味的呢?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英国的经济学家叫亚当斯密,你上学的时候肯定听说过这个名字,他觉得人天生就是懒惰图舒服的,如果让他们随意的工作,他们肯定会偷懒。所以企业,那时候主要是一些工厂,要把工作分成一步一步的,规定详细的流程和标准,每个人只负责一步,so easy,就没有偷懒的理由啦!
但是这样做产生了一个副作用,就是人们越来越觉得工作得没劲,而且既然你把我当贼防,那我就做贼给你看,偷懒的伎俩不断创新;公司当然也不会认输,会把工作设计得越来越死板,规章制度越订越多,恶性循环。
有人问亚当斯密说,工作搞得这么无聊,还有谁会愿意干呢?亚当斯密的回答亮了,他说:可是他们去别处也是一样啊!
亚当斯密还有一个论断就是:大家都爱钱。要激励员工就应该用经济手段。相信你一定很支持这个论点,但是客观事实是如果公司只用发钱来激励你好好干活,很快你就会重新失去工作的动力。月月都发奖金,一个月不发你就会发飙;年年都13薪,你就会觉得怎么不能像别人家的公司一样15薪呢?既然发钱是理所当然的,凭什么要求你额外工作?
据说有人在街头做过一个实验,让大家免费帮自己把一个箱子搬进屋里去,说实话还真有一些人愿意帮她的忙;但是如果她把这件事变成有报酬的,比如搬完给1美金,大部分人反而都不愿意帮她的忙了。因为免费时人们会觉得这是件助人为乐的好事,给1美金那就变成了交易,钱太少了人家看不上。
这大概就是人性的一个悖论。
所以说,相比于直接给钱,有时让人感受到工作的意义更加重要。假如从公司层面实在给不了这样的意义,就给员工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意义吧。
在网络游戏里,有一群人专门喜欢去做成就,比如凑齐某些小道具、或者去过地图上的某个犄角旮旯,往往都是看上去费力又没什么用的事。但成就是啥?就是意义,它带来的并不是极品装备或者可爱的萌宠,刷的就是一个我乐意。
我很喜欢一部日剧叫《非自然死亡》。里面的法医们经常说他们这个工作又脏又臭又累,工作压力大风险还高,但是他们却从中找到了意义,那就是不能让人不明不白地死,不能让活人永远找不到答案。
这就叫成就玩家,能从别人特别不看好的工作当中提炼出意义来。不知道亚当斯密看到这样的一群人,会不会重写他的《国富论》。
相关好书推荐:
《你为什么而工作》 - [美]巴里·施瓦茨
《活出生命的意义》 - [奥]维克多·弗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