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是获取知识的开端。但提问也需要技巧,更需要明确提问的边界。
提问需要教导
几乎所有的教育理论都鼓励提问,会告诉孩子们要放开约束,天马行空的畅享和提问。这种观点给人一种假象,那就是孩子们天生就是提问专家,对于提问这件大事,却不需要我们去教授或引导。如果你的孩子不怎么提问,那就是他性格问题,和老师无关,和家长无关,——有时候会让家庭环境背锅,也或者让生物基因背锅,总之,不是教育工作者的错误。
限于今天的主题,我们不扩展开,聚焦于提问的边界。
无边界,无立锥
边界不是画地为牢,对于很多低调内向的孩子来说,没有边界并不是让他们感到海阔天空,反而是会感到自己不知所从,无立锥之地。
孩子问毕业旅游可以去哪里?如果你的回答是哪里都可以,你真的认为这个回答是有意义的吗?跟没说一样。如果你的回答是国内吧,不出国都可以,那么孩子就明白了边界,才能有所是从。
没有边界,会让孩子感觉无立锥之地。海阔天空的边界是地球,是我们生存的边界,对于提问内容,我们的边界是星辰大海,浩渺宇宙。
无边界,难沟通
什么问题可以问?——不如说什么问题不可以问。
我们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会发现,孩子要么一言不发,从不提问;要么就是毫无逻辑的提问,总是岔开话题,让对话受到干扰甚至难易继续。
对于后者,我们经常有两种观点。
- 第一种观点认为这很好,敞开提问可以提高孩子联想能力,促进孩子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总之,这非常棒,让他去吧!
- 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不好,让孩子不善于和人沟通,甚至无法沟通,最终只会变得讨厌,反而没朋友,总之,这样下去不行,我们得想想办法。
不管你喜欢哪种,你一定会认同我的这个说法:第一种是懒政,第二种不是。
提问的边界
我知道你需要一个答案,我写这个文章也正是要给出答案的,无论是否合适或完整,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找到更好的答案。
当我和孩子们的交流受到太多无聊和无关提问打扰的时候,我就会正式的提出提问的边界:
- 第一点,当你的提问到达事物的定义时,就不能再追问了。比如你不能问为什么三角形有三个边,你也不能问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尽管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
- 第二点,当你的提问到达纯粹个人喜好的时候,就不要再追问了。问了有没有意义,不要追问别人为什么你喜欢吃辣我却不喜欢,不要追问别人你为什么喜欢蓝色不喜欢绿色,继续这样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 第二点,当你的问题和当前讨论的主题毫不相关时,就先不要提出了,你可以把想法私下记录,稍后再拿出来找人交流。当我们讨论圆周率几何意义的时候,你可以提问三角函数是什么(因为它和圆周率本质是相似的几何概念),但你不能缠住追问祖冲之那个朝代皇帝是谁。
无聊问题
为什么孩子会有那么多无聊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纠正这个观点,你听起来无聊的问题,几乎都是有意义的。有的家长会疑问,明明都是常识,问什么孩子总是想不通,还要提问,为什么会问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为什么会问为什么东西总是往下落?——这些都是哥白尼、伽利略、牛顿思考过的问题,绝不无聊。甚至我认为孩子的提问99%都是有意义的,甚至90%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重要问题可能改变孩子一生,一个关键问题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其次,孩子抛出所谓无聊问题,往往是故意的,只是吸引你的注意,或者炫耀自己的知识,——换而言之,他们知道这些问题是无聊问题。在小学低中阶段,孩子们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还比较模糊,对于沟通和交流并没有什么思考,这时候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或者家长,有责任让孩子们了解这些,引导他们做出对自己成长更有利的选择,变得更理性更成熟,而不是继续胡闹下去。
欢迎关注我的【终极教育】专题,一起讨论关于教育的根本问题和终极形态。